南开大学ACM暑期集训之动态规划.ppt
南开大学ACM暑期集训之
动态规划;本讲稿主要来源;第一节
动态规划的根本要素;;实例一、数字三角形问题;2.解题思路
这道题可以用动态规划成功地解决,但是,如果对问题的最优结构刻画得不恰当(即状态表示不适宜),那么无法使用动态规划。
状态表示法一:
用一元组D(X)描述问题,D(X)表示从顶层到达第X层的最小路径得分。因此,此问题就是求出D(N)(假设需要,还应求出最优路径)。这是一种很自然的想法和表示方法。遗憾的是,这种描述方式并不能满足最优子结构性质。因为D(X)的最优解(即最优路径)可能不包含子问题例如D(X-1)的最优解。如图4—1所示:;显然,D(4)=2+6+1+1=10,其最优解(路径)为2-6-1-1。而D(3)=2+2+4=8,最优解(路径)为2-2-4。故D(4)的最优解不包含子问题D(3)的最优解。由于不满足最优子结构性质,因而无法建立子问题最优值之间的递归关系,也即无法使用动态规划。;???态表示法二:
用二元组D(X,y)描述问题,D(X,y)表示从顶层到达第X层第y个位置的最小路径得分。
最优子结构性质:容易看出,D(X,y)的最优路径Path(X,y)一定包含子问题D(X-1,y)或D(X-1,y-1)的最优路径。
否那么,取D(X-1,y)和D(X-l,y-1)的最优路径中得分小的那条路径加上第X层第y个位置构成的路径得分必然小于Path(X,y)的得分,这与Path(X,y)的最优性是矛盾的。;2
62
184
1568
图4—1数字三角形;递归关系:
D(X,y)=min{D(X-1,y),D(X-1,y-1}+a(X,y)
D(1,1)=a(1,1);状态表示法三:
采用状态表示法二的方法是从顶层开始,逐步向下至底层来求出原问题的解。事实上,还可以从相反的方向考虑。仍用二元组D(X,y)描述问题,D(X,y)表示从第X层第y个位置到达底层的最小路径得分。原问题的最小路径得分即为D(1,1)。
最优子结构性质:显然,D(X,y)的最优路径Path(X,y)一定包含子问题D(X+1,y)或D(X+1,y+1)的最优路径,否那么,取D(X+1,y)和D(X+1,y+1)的最优路径中得分小的那条路径加上第X层第y个位置构成的路径得分必然小于Path(X,y)的得分,这与Path(X,y)的最优性矛盾。;2
62
184
1568
图4—1数字三角形;递归关系:
D(X,y)=min{D(X+1,y),D(X+1,y+1)}+a(X,y)
D(N,k)=a(N,k),k=1,…,N;算法设计
采用状态表示法三的算法的主要过程如下:
for(i=n-2;i=0;--i)
{
for(j=0;j=i;++j)
{
tmp=sou[i+1][j];
if(sou[i+1][j+1]tmp)
{
tmp=sou[i+1][j+1];
}
sou[i][j]+=tmp;
}
}
printf(%d\n,sou[0][0]);;第二节
动态规划算法步骤;步骤(1)~(3)是动态规划的根本步骤。在只需要求出最优值的情形,步骤(4)可以省略。
假设需要求出问题的一个最优解,那么必须执行步骤(4)。此时,在步骤(3)中计算
最优值时,通常需记录更多的信息,以便在步骤(4)中,根据所记录的信息,快速地构造出一个最优解。
本卷须知:
在进一步探讨动态规划设计方法及应用之前,有两点需要注意:;(1)问题的状态表示对能否用动态规划进行求解是至关重要的,不恰当的状态表示将使问题的描述不具有最优子结构性质,从而无法建立最优值的递归关系,动态规划的应用也就无从谈起。因此,上面步骤(1),即状态表示和最优子结构性质的分析,是最关键的一步。
(2)在算法的程序设计中,应充分利用子问题重叠性质来提高解题效率。更具体地说,应采用递推(迭代)的方法来编程计算由递归式定义的最优值,而不采用直接递归的方法。;实例二、花束摆放问题;;;最优子结构性质:对满足F≤k≤V的k,设T(F,k)是到达最优值S(F,k)的一种最正确摆放方式,其中,第F-1种花束摆在第j个花瓶中(jk),那么T(F,k)中前F-1种花束的摆放方式获得的美学值为S(F-1,j)。故对每个满足F≤k≤V的k,计算S(F,k)的问题具有最优子结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