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同题新闻中不同叙事等.doc

发布:2018-06-07约3.51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同题新闻中不同叙事等   叙事学家把叙事分为两个层次:“故事”和“话语”。作为对已经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进行叙述与建构的产物,新闻话语无疑是一种叙事话语。叙事分析的资料不仅包括“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童话”,还包括“新闻报道”。叙事是对序列事件的再现,再现是逐一展现的过程。如果对一组事件的了解是不完整的,那么无论遗失的信息是被暂时延宕,还是被永久压制,对已知事件的阐释都可能得到被压制或被延宕的信息。   在新闻叙事文本中,对新闻事实的阐释过程同样伴随着信息的暂时延宕和永久压制。本文通过分析新闻文本中的“少叙法”、叙事视角,来揭示新闻事实在建构的过程中有意压制或延宕一些信息,从而造成对同一新闻事实阐释不同的倾向性。本文中采用的三个新闻文本都是关于深圳“游街事件”的报道:英国《卫报》的《羞辱妓女激怒中国人》,法国《解放报》的《中国:公开羞辱被当作解决卖淫的良药》和南海网的《深圳公开处理百名卖淫女嫖客引来千人观看》(来源《南方都市报》)。      “少叙法”――信息的压制      热奈尔?热奈特将叙述者保留地讲述他所知道的事情称为“少叙法”。在新闻文本的叙事过程中,叙述者也有可能保留地讲述他所知道的事情。对于新闻读者来说,叙述者不想显示信息的情况下,或者在叙述者不掌握某一信息而无法显示的情况下,或者叙述者本身由于自身对某一信息偏见或道德、情感上的认识偏差,信息都有可能延宕或压制。   英国《卫报》报道《羞辱妓女激怒中国人》运用第三人称视角报道全国妇联对深圳“游街事件”的认识。利用间接引语表明全国妇联的观点和立场,“过时”、“破坏社会和谐”和“对中国广大妇女的一种侮辱”,叙事声音背后表明第三人称叙事者的道德和价值取向。全国妇联关注的利益主体是妇女,所以突出了对中国广大妇女利益的保护。而新闻事件中涉及到的男性嫖客则在全国妇联对事件进行评价时被处理成一种隐蔽信息。   法国《解放报》报道《中国:公开羞辱被当作解决卖淫的良药》中的消息源之一网民,文本主要引用“野蛮的”和“有辱国格”来表明第三人称叙述者的认识,并且利用直接引语,有些网民抗议说:“为什么从未看到过对贪官游街示众?”突出部分网民对这一新闻事实的情绪化认识。   南海网的报道为《深圳公开处理百名卖淫女嫖客引来千人观看》,从标题中,这一新闻事件被定性为“公开处理”,是一种警方执法人员的合法性行为。与之相比较,英国《卫报》将新闻事件定性为羞辱性行为,是一种侵犯人权,执法不当的行为。法国解放报将事件定性为一种执法手段,解决社会问题的一种方法。      叙事视角――事实呈现的角度      多元视角是若干个角色视角下和叙事者视角在动态中进行结合,或者说由不同人物所承担的观察,叙述故事主体的不断变换,以对事件进行全方位、多侧面的描述。   在对同一新闻事实进行事实建构时,英国《卫报》采用了三个人物作为叙述的人物主体,分别为――广东中山大学教授、全国妇联以及上海普若律师事务所的律师,这三个人物的角色发表的意见分别代表知识、道德和法律三个层面,展示对一件事情进行认识时的三种观察角度。   法国《解放报》的报道中采用了两个重要的信息源,即两个角色视角对事实进行观察、叙述一是警方的负责人,二是网民。   警方一位负责人对记者说,此次行动的目的是“震慑犯罪分子,铲除社会的邪恶温床。”   警方这一视角观察到的事实不同于英国《卫报》中的角色人物――妇联、教授、律师。不同的人物通过不同的视角观察到的事实性质不同。作为事件的发起者,警方认定行为的合理性,将事件的性质定性为正常执法行为中的一种举措。在文本中,另一消息源的意见则是反对的。   在南海网的报道中主要的消息源即为警方和当地政府官员。警方的数据统计,用数字这一新闻叙述修辞表明警方行为对社会的有利影响,弱化了警方处理这一问题时措施选择上的不妥。      如何开发人大新闻中的“金矿”  张 玲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是新闻宣传亟待开发的“金矿”,具有丰富的内涵,大有文章可做。可惜的是,长期以来,充斥报刊、特别是人大报刊版面的多是会议程序性报道和反映工作动态的文章,可读性较差。如何把人大新闻写深、写活?从十多年的新闻宣传实践中,笔者深深感悟到,多写人民群众关注的新闻,用轻松、活泼的形式报道主题严肃、重大的内容,是提高人大新闻可读性,实现人大制度和法制建设宣传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是要寻找亮点。由人大工作的特殊性所决定,国家权力机关经常有一些比较重要的活动要报道,特别是一年一度的人代会和两个月一次的常委会例会,是法定会议,必须报道。对这类会议的报道,不要以为拿到一套会议材料,不听不看会议中具体的运作过程,就可以写稿了,必须在了解全过程的前提下,动脑筋先策划研究采写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