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操作系统-磁盘和文件系统管理(一)摘要.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学员练习2 迁移“/home”分区 设置自动挂载 实验案例:迁移/home分区3-3 40分钟内完成 * 通过提问的方式回顾上次课的内容,根据学员的回答情况进行点评和总结 部分答案提示: 【3】chmod ougw+rwx …… 或者 chmod nnn …… 【4】chown ftp /var/ftp/pub * * 首先可通过案例场景(系统磁盘空间不足,需要增加新硬盘)而引出fdisk命令 新挂接的硬盘可能未包含任何分区( Disk /dev/sdb doesnt contain a valid partition table ) 对于已有的分区,将通过列表的方式输出以下信息: Device:分区的设备文件名称。 Boot:是否是引导分区,是则有“*”标识。 Start:该分区在硬盘中的起始位置(柱面数)。 End:该分区在硬盘中的结束位置(柱面数)。 Blocks:分区的大小,以Blocks(块)为单位,默认的块大小为1024字节。 Id:分区类型的ID标记号,对于EXT3分区为83,LVM分区为8e。 System:分区类型 注意分区类型的概念在windows中是没有的,分区类型与文件系统类型应一致,这样管理磁盘文件系统时才不容易引起混乱。 * 讲解并演示进入fdisk交互式模式的方法及常用操作指令 在非交互式模式中可以执行“fdisk -l /dev/sdb”查看磁盘sdb的分区情况,而在进入“fdisk /dev/sdb”交互式模式后中只需要按p键即可 * 教员演示 * 将新硬盘分好区以后,还需要对分区进行格式化(即创建文件系统),并挂载到Linux系统中的指定目录下,然后才能用于存储文件、目录等数据 首先来看一下如何格式化一个分区,在Linux系统中,格式化分区的主要命令工具为mkfs 通过实际操作演示格式化ext3文件系统的过程 * 系统下次启动时加载新建的交换分区,那么必须修改/etc/fstab文件: /dev/sdb5 swap swap defaults 0 0 * 文件系统类型通常可以省略;存储设备为对应分区的设备文件名,如“/dev/sdb1” ;挂载点为用户指定用于挂载的目录 介绍umount命令两种卸载方式的区别,建议学员使用卸载挂载点的方式,这是因为同一设备可能被挂载到多个目录 使用mount命令时,”-t 类型“的选项通常可以省略,大多数Linux系统能够自动识别对应的文件系统类型 接下来看几个文件系统挂载、卸载的例子(翻下页) * 教员演示 先讲解磁盘分区挂载使用的一般方法,然后切换到虚拟机环境演示磁盘分区的挂载、卸载 演示df命令时,讲解该命令的用途并简单介绍”-h“、”-T“选项的含义 演示完毕后要补充说明:在Linux系统中,U盘设备被模拟成SCSI设备,因此与挂载普通SCSI硬盘中的分区并没有明显区别 * 光盘设备文件一般对应为 /dev/hdc,习惯上通过 /dev/cdrom 来访问该设备 [root@localhost ~]# ls -l /dev/cdrom lrwxrwxrwx 1 root root 3 09-08 09:45 /dev/cdrom - hdc * * 教员演示 卸载后用mount命令查看分区挂载情况 * 系统中的“/etc/fstab”文件可以视为mount命令的配置文件 分别介绍配置记录中6个字段的含义,重点强调前3个字段(决定挂载的关键部分),后面的3个字段简单介绍即可 第四字段:挂载参数,即mount命令“-o”选项后可使用的参数,如defaults、rw等 第五字段:表示文件系统是否需要dump备份(dump是一个备份工具),一般设为1时表示需要,设为0时将被dump所忽略 第六字段:该数字用于决定在系统启动时进行磁盘检查的顺序,0不进行检查,1优先,2其次。对于根分区应设为1,其它分区设为2 * 在/etc/fstab文件中正确设置了相应分区的自动挂载记录以后,手动挂载、卸载该分区时,仅需指定设备名、挂载点中的任意一个作为参数即可,例如,执行“mount /dev/sdb1”或者“umount /mailbox”都可以完成卸载 mount命令不带任何选项、参数时,可以显示当前系统中已经挂载的文件系统信息 * 教员演示 不带选项及参数的mount命令可以显示分区的挂载情况,而若要了解系统中已挂载各文件系统的磁盘使用情况(如剩余磁盘空间比例等) “-h”选项可以显示更易读的容量单位, “-T”选项用于显示对应文件系统的类型 * * * */28 */28 */28 */25 BENET 4.0 账号和权限管理 第七章 磁盘和文件系统管理(一) —— 理论部分 如何在Linux中增加一个用户帐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