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射线无损检测原理.pdf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列传》
x射线无损检测原理
在伦琴发现X-Ray后不久,他就认识到X-Ray可以用于材料检测。但直到上
世纪70年代,小(微)焦点X射线X-Ray才开始被用于工业领域。由于当时电
子产品的微小化以及对元部件可靠性要求的提高,人们极其关注在微米范围内的
材料缺陷分析。如今微米焦点X-Ray检测已广泛应用于材料无损检测,并且通过
不断的技术革新将在更广泛的工业领域中被使用。
1.1基本原理
在X-Ray检测的过程中,X-Ray穿过待检样品,然后在图像探测器(现
在大多使用X-Ray图像增强器)上形成一个放大的X光图。该图像的质量主要由
分辨率及对比度决定。
成像系统的分辨率(清晰度)决定于X射线源焦斑的大小、X光路的几
何放大率和探测器像素大小。微焦点X光管的焦斑可小到几个微米。X光路的几
何放大率可达到10~2500倍,探测器像素可小到几十微米。
成像系统的对比度决定于图像探测器的探测效率、电子学系统的信噪比
和合适的X射线能量。目前一般的X射线成像技术可以获得好于1%的对比度。
1.2x射线管
在简单的X射线管中,电子从热阴极中出来,通过一个电场,向阳极加
速。在撞到阳极时停止,同时释放出X射线。碰撞区域的大小就是X射线源的大
小,它以毫米为单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得到很不清晰的画面。通过微焦点
X射线管的使用,就能改变这种状况。电子通过阳极上的一个小孔进入磁电子透
镜,该透镜中的磁场力使电子束聚焦在阴极靶上一个直径只有几微米~几十微米
的焦点上。通过这种方式X射线源变得很小,在高放大率的情况下能得到分辨率
在微米范围内的清晰图像。
1.3x射线探测器
胶片
许多年来,科学家们努力创造一个可重复使用的图像版本以代替胶片。
对于大多数临界医学和工业应用,这些努力直到出现了数字图像技术,提供了可
行的选择之前,对于基于胶片的检测,很少获得成功。
50年来,胶片射线检验作为主要的质量保证工具,提供了制造的零配件内
部的质量信息。不幸的是,胶片是一个昂贵的工具,因为图像的载体-胶片是一
种银基技术,仅仅使用一次。另外,胶片需要冲洗,即费时,还使用必须放弃的
危险化学物品。
与胶片相比,数字照相将明显的减少暴光和处理时间,消耗成本也低(无胶
片和化学药液),没有化学废物,这些所有特点都使成本大大降低。另外,不像
胶片图像一样,数字图像可以放大以改进缺陷的检出率,在有些情况下,对检验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列传》
结果可使用自动评判。通过无线传输将数字检验结果从现场传输到办公室贮存,
并且存储保管的成本很低。
荧光屏
数字技术不是首先次应用无胶片照相检验的,第一个无胶片图像装置
--Fluoroscope是在伦琴发现X射线几个月后,即1895年开发的无胶片装置。
该装置有一个磷光屏组成,该磷光屏在X射线的照射下能够发光。该屏被放置在
一个观察盒中,以补偿磷光屏的亮度不足。操作者在屏的另外一侧进行观察
影像增强器
在20世纪50年发明了影像增强器之前,Fluoroscope被广泛的应用于检验
领域。影像增强器使用一个光电子照相阴极,通过初始磷屏将发射的粒子转化成
电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