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抱箍法盖梁施工首件工程.doc

发布:2017-08-24约4.22千字共1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盖梁(抱箍法)首件施工技术方案 编制依据和范围 1、桥梁的施工设计文件及图纸资料。 2、国家、交通部和河北省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 3、国家、交通部现行的设计、施工规范、验收标准、安全规程、定型图、标准图等各项技术标准。 4、《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5、交通部《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 6、交通部《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7、交通部《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工程概况及首件选取 为了加强工程质量,立足于“预防为主,先试点”的原则,认真贯彻执行“以工序保分项,以分项保分部,以分部保单位,以单位保总体”的质量保证体系,为了确保我合同段内的盖梁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及技术标准,将老团结渠中桥右幅4#盖梁做为抱箍法盖梁施工首件工程。 老团结渠中桥桥长米。共有个桥墩,其各墩为三柱式结构(墩柱为直径m的钢筋砼结构),墩柱上方为盖梁。其墩柱盖梁施工拟采用抱箍法施工。采用两块半圆弧型钢板(板厚t=16mm)制成, M24的高强螺栓连接,抱箍高cm,采用根高强螺栓连接。抱箍紧箍在墩柱上产生摩擦力提供上部结构的支承反力,是主要的支承受力结构。为了提高墩柱与抱箍间的摩擦力,同时对墩柱砼面保护,在墩柱与抱箍之间设一层2~3mm厚的橡胶垫,纵梁与抱箍之间采用U型螺栓连接。 以最大值为抱箍体需承受的竖向压力N进行计算,该值即为抱箍体需产生的摩擦力螺栓轴向受拉计算 砼与钢之间设一层橡胶,按橡胶与钢之间的摩擦系数取μ=0.3计算 抱箍产生的压力Pb= N/μ=kN/0.3=1101.3kN由高强螺栓承担。 则:N’=Pb=kN 抱箍的压力由条M24的高强螺栓的拉力产生。即每条螺栓拉力为 N1=Pb/=1101.3kN /8=137.7kN[S]=225kN σ=N”/A= N′(1-0.4m1/m)/A 式中:N′---轴心力 m1---所有螺栓数目,取:个 A---高强螺栓截面积,A=4.52cm2 σ=N”/A= Pb(1-0.4m1/m)/A=×(1-0.4×16/8)/(16×4.52×10-4) =30456.3kPa=31MPa<[σ]=140MPa 故高强螺栓满足强度要求。 抱箍体的应力计算: 1)抱箍壁为受拉产生拉应力 拉力P1=N1=4×137.7=550.8(KN) 抱箍壁采用面板δ16mm的钢板,抱箍高度为m。 则抱箍壁的纵向截面积:S1=0.016×=0.008(m2) σ=P1/S1=550.8/0.008=68.85(MPa)<[σ]=140MPa 满足设计要求。 2)抱箍体剪应力 τ=(1/2RA)/(2S1) =(1/2×)/(2×) =MPa[τ]=85MPa 根据第四强度理论 σW=(σ2+3τ2)1/2=(+3×34.4152)1/2 =MPa[σW]=145MPa 满足强度要求。 求螺栓需要的力矩M 1)由螺帽压力产生的反力矩M1=u1N1×L1 u1=0.15钢与钢之间的摩擦系数 L1=0.015力臂 M1=0.15×133×0.015=0.299KN.m 2)M2为螺栓爬升角产生的反力矩,升角为10° M2=μ1×N′cos10°×L2+N′sin10°×L2 [式中L2=0.011 (L2为力臂)] =0.15××cos10°×0.011+137.7×sin10°×0.011 =0.487(KN·m) M=M1+M2=0.299+0.487=0.786(KN·m) =78.6(kg·m) 所以要求螺栓的扭紧力矩M≥(kg·m) 2.1预压 2.1.1 荷载预压 抱箍设计完毕后,进行荷载预压试验。堆载重量为计算上部荷载(包括盖梁模板、钢筋、砼、各种施工荷载等总重)。 2.1.2 抱箍安装时必须与墩柱密贴,抱箍的箍身宜采用不设环向加劲的柔性箍身。 2.1.3 螺栓布置应尽可能紧凑,以刚好能满足施工及传力要求为宜。 2.1.4 为加强抱箍连接板的刚度并可靠地传递螺栓拉力,在竖直方向上,每隔2~3排螺栓应给连接板设置一加劲板。 2.2 机具准备 2.2.1 螺栓紧固设备:电动扭矩扳手、千斤顶等。 2.2.2 抱箍钢板加工设备:电焊机、切割机等。 2.2.3 抱箍安装设备:脚手架、工作平台、电动葫芦、吊车、测力扳手等。 2.2.4 安全设备:活动软梯、安全帽、安全带等。 2.3 材料准备 2.3.1因箍身应有适当强度和刚度,以传递拉力、摩擦力并支承上部结构重量,可采用厚度为10mm~20mm的钢板。 2.3.2 螺栓 螺栓可采用M24 高强度螺栓。 2.4 作业条件 2.4.1 安全设施准备就绪。 2.4.2 现场“三通一平”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