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遗传推理归类及解题策略.doc

发布:2018-06-07约3.1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遗传推理归类及解题策略   摘要:遗传学中推理题目很多。一些题看似不难,但仔细分析发现,要正确作答需要仔细斟酌思考,需要综合所学知识和方法,需要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欲获得理想的成绩,仅靠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是不行的,需要考生对所学内容融会贯通和具有较好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解答中,不仅要求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而且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好的分析问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探究性状遗传基因         分析高考题中生物学试题,可以发现有关遗传推理的题目分值多,难度较大,平均得分率低。怎样解答遗传学中的这类推理题目,以下是对这种类型题目的归类和解题策略。   一、探究控制某性状的表达是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还是由基因决定的   解题思路:在不同的环境中培养生物,观察生物的性状变化来推测   例1.(北京理综)一种以地下茎繁殖为主的多年生野菊分别生长在海拔10m、500m和1000m的同一山坡上。在相应生长发育阶段,同一海拔的野菊株高无显著差异,但不同海拔的野菊株高随海拔的增高而显著变矮。为检验环境和遗传因素对野菊株高的影响,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   (1)实验处理:春天,将海拔500m和1000m处的野菊幼芽同时移栽于l0m处。   (2)实验对照:生长于____m处的野菊。   (3)收集数据:第二年秋天 。   (4)预测支持下列假设的实验结果:   假设一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是:移栽至l0m处的野菊株高 。   假设二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是:移栽至l0m处的野菊株高。   假设三野菊株高的变化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实验结果是:移栽至l0m处的野菊株高。   解析:将海拔为500m和1000m处的野菊移栽于l0m处后,应分别与10m、500m和1000m处的野菊进行对照,才能充分说明问题。若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则移栽至l0m处的野菊株高与l0m处的野菊株高无显著差异;若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则移栽至l0m处的野菊株高与原海拔处500m和1000m处的野菊株高无显著差异;若野菊株高的变化受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根据题意:不同海拔的野菊株高随海拔的增高而显著变矮,则移栽至l0m处的野菊株高比l0m处矮,比原海拔处高。   答案:(2)10、500、1000   (3)测量株高,记录数据   (4)与10m处野菊的株高无显著差异   与原海拔处(500m和1000m)野菊的株高无显著差异比10m处矮,比原海拔处高规律:(1)生物性状既受基因的控制,又受环境的影响。   (2)当发生性状改变时,有可能是由基因决定的,也有可能是由环境影响的。   (3)探究生物性状的改变是由基因引起的还是由环境引起的,需要改变其生存环境进行实验探究。   二、探究某性状的遗传是细胞质遗传还是细胞核遗传   解题思路:做正交、反交实验,观察后代的性状变化来推测   例2.下表为果蝇三个不同的突变品系与野生型正交与反交的结果,试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组数 正交 反交   ① ♀野生型×♂突变型a→野生型 ♀突变型a×♂野生型→突变型a   ② ♀野生型×♂突变型b→野生型 ♀突变型b×♂野生型→野生型   ③ ♀野生型×♂突变型c→野生型 ♀突变型c×♂野生型→野生型♀、♂突变型c   (1)解释①组正交与反交结果不同的原因。   (2)②组的正交与反交结果相同,控制果蝇突变型b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为性突变。   (3)③组的正交与反交结果不相同,用遗传图解说明这一结果(基因用B、b)表示。   解析:①若突变基因在细胞质内,则无论是正交还是反交均表现母本的性状。   ②若突变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无论是正交还是反交其后代的表现型是一致的;因为后代始终是野生型的性状,说明突变成的基因是隐性基因。   ③若突变基因在X染色体上,则正交和反交其后代的表现型不一致,且与性别相关联;通过图解可知突变成的基因是隐性基因。   答案:(1)由题意可知,杂交所得的子代总表现出母本的性状,表现出母系遗传的特点,因而突变的基因最可能位于细胞质中,属于细胞质遗传。   (2)常 隐   (3)该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为隐性突变,因此正交与反交的遗传图解如下:   正交:P XBXB×XbY反交:PXbXb×XBY   (♀野生型)↓ (♂突变型)(♀突变型) ↓ (♂野生型)   F1 XBXbXBY XBXb XbY   (野生型) (♀野生型)(♂突变型)   (亦可先画遗传图解,后对突变基因的位置、显隐性进行说明)   规律:(1)观察正交和反交结果可分析判断生物的遗传类型。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