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 基坑排降水.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单元1.2 基坑排降水
基坑降水与排水是配合基坑开挖的安全措施,施工前应有降水与排水设计。降水和排水的设计和施工应满足支护结构设计要求,应根据场地及周边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和环境条件并结合基坑支护和基础施工方案综合分析、确定。
基坑降水和排水可分为集水明排、井点降水、截水和回灌等形式。这些方法根据实际情况可单独使用,也可组合使用。本节主要介绍集水明排法和井点降水法。
集水明排法
集水明排法是在基坑逐层开挖过程中,沿每层坑底四周设置排水沟和集水井,通过水泵将集水井内积水抽走,直到基抗开始回填时排水过程结束(图1-13)。
图1-13 集水明排法
1—排水沟;2—集水坑;3—水泵
集水明排法施工
集水明排法包括基础开挖、设置排水沟和集水井、选用水泵和现场安装、抽水、拆除设备等施工过程。排水沟、集水井随基础开挖逐层设置,并设置在拟建建筑基础边净距0.4m以外,排水沟边缘离开边坡坡脚不应小于0.3m;在基坑四角或每隔30~40m应设一个集水井;排水沟底面应比挖土面低0.3~0.4m,集水井底面应比沟底面低0.5m以上;排水沟纵向坡度宜控制在1‰~2‰;沟、井截面根据排水量确定,排水量V应满足下列要求:
V≥1.5Q (1-25)
式中 Q──基坑总涌水量,按有关情况和规定计算。
抽水设备及选用
集水明排法所用抽水设备主要是水泵,水泵的选用是根据基坑的涌水量、基坑的开挖深度结合水泵的有关性能来确定的。水泵的主要性能包括:流量、总扬程、吸水扬程和功率等。流量是指水泵单位时间内的出水量。扬程是水泵能扬水的高度,也称水头。总扬程包括吸水扬程和出水扬程。由于水经过管路有阻力而引起水头损失,因此要扣除损失扬程后才是实际扬程。
基抗排水用的水泵主要有离心泵、潜水泵和软轴水泵等。
⒈离心泵
离心泵是由泵壳泵轴及叶轮等主要部件组成,其管路系统包括滤网与底阀、吸水管及出水管等(图1-14)。其工作原理主要是利用叶轮高速旋转时所产生的离心力,将轮中心水甩出而形成真空,使水在大气压力作用下自动进入水泵,并将水压出。
图1-14 离心泵工作简图
1—泵壳;2—泵轴;3—叶轮;4—滤网与底阀;5—吸水管;6—出水管
施工中常用水泵性能指标见表1-14。由于考虑水头损失,实际吸水扬程可按表中吸水扬程减去0.8m(无底阀)~1.2m(有底阀)来估算。
表1-14 常用离心泵性能
型 号 流量
/m3·h-1 总扬程
/m 吸水扬程
/m 电动机功率
/kW B BA 1.5B17 1.5BA-6 6~14 20.3~14 6.6~6.0 1.7 2B19 2BA-9 11~15 21~16 8.0~6.0 2.8 2B31 2BA-6 10~30 34.5~24 8.7~5.7 4.5 3B19 3BA-13 32.4~52.2 21.5~15.6 6.5~5.0 4.5 3B33 3BA-9 30~55 35.5~28.8 7.0~3.0 7.0 4B20 4BA-18 65~110 22.6~17.1 5 10 ⒉潜水泵
潜水泵是由立式水泵与电动机组成(图1-15)。电动机有密封装置,水泵装在电动机上端,工作时浸在水中。这种泵的优点是体积小、重量轻、移动方便,开泵时不需要引水。常用的潜水泵流量有15 m3/h、25 m3/h、65 m3/h、100 m3/h,25m、15m、7m、3.5m。适用于一般基坑和独立的柱基杭。
图1-15 潜水泵工作简图
1—叶轮;2—轴;3—电动机;4—进水管;5—出水胶管;6—电缆
⒊软轴水泵
软轴水泵是由软轴、离心泵和出水管组成(图1-16),电动机放在地面上,泵体浸在集水井中,其出水管径40mm、流量10 m3/h、扬程为6~8m。软轴水泵的优点是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移动方便,开泵时不需引水。使用时应注意防止软管折断,一般使用1~2h便暂停,以免发热损坏。软轴水泵适用于涌水量不大的单独基坑的降、排水。
图1-16 软轴水泵工作简图
1—电动机;2—软轴;3—叶轮;4—泵壳;5—出水管
集水明排法具有设备简单和排水方便的优点,适用于渗透系数为7 ~20m/d的填土、粉土、粘性土和砂土层的降、排水。
井点降水法
当基坑开挖深度较大、地下水位较高、土质较差(如细砂、粉砂等)的情况下,要考虑用井点降水法施工。
井点降水法是在基坑开挖前,先在基坑四周埋设一定数量的井点管和滤水管,挖方前和挖方过程中利用抽水设备,通过井点管抽出地下水,使地下水位降至坑底以下,避免产生坑内涌水、塌方和坑底隆起现象,保证土方开挖正常进行。
井点降水法有轻型井点、喷射井点、电渗井点、深井井点等。施工时应根据含水层类别、渗透系数、要求降水的深度以及工程特点等,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选择适当的井点设备。各类井点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