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智能换热系统技术规范书.doc

发布:2017-06-19约3.12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通信机房、基站智能换热系统 技术规范书 通信机房、基站智能换热系统技术规范书 1.概述 本规范适用于的设备选型,也可作为工程招标的依据。 本规范提出了的应用、性能设计和工艺技术要求,并就该系统在现网局站机房的实际应用设计制定了详细的技术规范和参考标准。本规范适用于中国电信公司已建、在建和即将建设。 本规范规定的技术要求,参照国家、行业和中国电信集团相关标准和规定执行。 本技术规范书采用下列术语和定义。 .1.1智能换热系统 .1.2标准测试工况 室内温度26-30℃,室内外温差为10℃,室内外相对湿度为45%26-30℃是YD/T 1821-2008中规定的一、二、三类通信机房的最高温度,测试时只取其中一个温度值计算显冷量。 2.1.3额定风量 在标准测试工况下,单位时间内设备吸入排出的空气体积流量,单位为m3/h。.4额定功率 在标准下,新风系统(包含风机及系统外围控制器件)所消耗的总电功率,单位为W。.1.5额定换热量(制冷量) 标准测试工况下,单位时间内通过系统内换热的换热量,单位W。 .1.6噪声 在额定工况时,距离智能换热(室内机、室外机)1m处,按A计权声压级测得的平均等效连续声级(Leq)。 .1.7系统换热效率 标准测试工况下,系统以额定风量工作,室内侧进出风口处温差与室内外进风口处温差之比。.1智能换热器由换热芯体、内循环风机、外循环风机、加湿模块(可选配)、控制器、环境监测传感器和其它安装附件组成。.3环境条件 适用环境条件 室内环境温度为5℃~40℃;室外环境温度为-30℃~+45℃;相对湿度为:≤90%;海拔高度:<2000m。(超过2000m需降额使用或特殊设计) 风机电源 风机电源分为:DC:-40V—57.6V(-48V供电时),V-28V(24V供电时);AC:应提供220V±20%380V±20%两种产品可选 额定送风量与显冷量 标准测试工况下,系统换热效率为55%,按照第节中公式计算出的额定送风量与显冷量的参考值如下m3/h) 800 1200 2000 2400 3000 显冷量(kW) 1.45 2.2 3.6 4.3 5.4 表2 大型系统可参考基本参数 额定送风量(m3/h) 4000 5000 6000 8000 10000 显冷量(kW) 7.2 9.1 10.9 14.5 18.1 2.3.4系统可靠性要求 智能换热硬件设备应具有高可靠性,整个主要硬件和系统平均故障发生时间(MTBF)不低于20000h使用寿命不小于10年。 系统安全性要求 智能换热系统安全性应符合GB 10080-2001及GB 10891-89的相关规定。 智能换热室内外机壳应具备足够强度,室外部分应采用高强度,并经相应的防腐防锈处理。 智能换热系统应具有较好的防水要求,系统内部不允许结露,出风口不允许带水。 设备采用的所有线缆应符合YD/T 1173中有关阻燃要求;采用的交流接触器等控制执行部件应通过国家认证。 智能换热安装在室外无人值守基站时,应具有防盗措施。 智能换热应具有抗浪涌保护装置对控制面板进行保护,并符合YD/T 1429-2005的相关规定。 系统密闭性 智能换热应具备隔离装置,防止雨水、动物等入侵智能换热进排风口处在停止工作时应有保温装置,防止室外空气对室内温度的影响。 系统保护与告警 智能换热产生告警时应有明显的信号指示,应及时向机房监控系统上传告警信息。 智能换热温度传感器故障系统应能发出告警,应自动停止风机,启动空调来控制室内环境。 智能换热风机故障或损坏时,系统应能发出告警,并停止风机启动空调来控制室内环境。 采用直流风机的系统,检测到局站蓄电池电压低于设定电压点时,应能发出告警,自动关闭风机和风阀,并能在供电电压回复后系统自动投入运行。 当智能换热检测到基站内烟雾火情告警信号时,应能自动停止运行并关闭风阀系统噪声 交流供电 直流供电 220V 380V   型 室 内 ﹤64dB     外 ﹤60dB   55dB 中 型 室 内 ﹤68dB ﹤68dB   外 ﹤64dB ﹤64dB   型 室 内 ﹤74dB ﹤74dB   室 外 ﹤68dB ﹤68dB   2.7结构与外观 机组外观、设备阀门和管道表面应保持整洁光洁色泽均匀无明显变化,无锈蚀油漆剥落起皮已及明显的划痕毛刺所有机件装配牢固可靠,丝印和标贴应清晰端正无歪斜和错位现象;结构件无松动、塑料件无破损系统硬件设备的总体结构应充分考虑安装、维护和扩充或调整的灵活性,其安装方式应具有抗震和防震能力,设备在常规运输储存和安装后不产生破损变形。 智能控制器 基本控制功能 智能换热应采用微处理控制器,具备中文操作界面,系统可选用手动自动运行模式实时监测室内室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