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混凝土结构后张法无粘结预应力工程施工工艺标准.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9.1 总则
19.1.1 适用范围
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和一般构筑物,如多层、高层建筑结构中的楼板、梁、墙体、多层大开间民用建筑中的楼板、梁以及无腐蚀介质的筒仓及其他适用配置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工程。
19.1.2 编制参考标准及规范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2000);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JGJ85-2002);’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2003);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GB/T5223-2002);
《预应力用液压千斤顶》(JG/T5028-1993);
《预应力用电动油泵》(JG/T5029-1993);
《预应力用钢筋、钢丝液压镦头器》(JG/T5030-1993);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T92-1993);
《无粘结预应力筋专用防腐润滑脂》(JG3007-1993);
《钢绞线、钢丝束无粘结预应力筋》(JG3006-1993)。
19.2 术语
19.2.1 锚具
在后张法结构或构件中,为保持预应力筋的拉力并将其传递到混凝土上所用的永久性锚固装置。锚具可分为两类:
(1)张拉端锚具:安装在预应力筋端部且可用以张拉的锚具;
(2)固定端锚具:安装在预应力筋端部,通常埋入混凝土中且不用于张拉的锚具。
19.2.2 夹具
在张拉千斤顶或设备上夹持预应力筋的临时性锚固装置(又称工具锚)。
19.2.3 连接器
用于连接预应力筋的装置。
19.2.4 预应力钢材
各种预应力混凝土用的钢丝、钢绞线或钢筋的统称。
19.2.5 预应力筋
在预应力结构中用于建立预加应力的单根或成束的预应力钢丝、钢绞线或钢筋。
19.2.6 预应力筋锚具组装件
单根或成束预应力筋和安装在端部的锚具组合装配而成的受力单元。
19.2.7 预应力筋夹具组装件
单根或成束预应力筋和安装在端部的夹具组合装配而成的受力单元。
19.2.8 预应力筋连接器组装件
单根或成束预应力筋和连接器组合装配而成的受力单元。
19.2.9 受力长度
锚具、夹具、连接器试验时,预应力筋两端的锚具、夹具之问或锚具与连接器之间的净距。
19.2.10 预应力筋的效率系数
受预应力钢材根数、孔道状况及试验装置等因素的影响,考虑预应力筋拉应力不均匀的系数。
19.3 基本规定
19.3.1
后张法预应力工程的施工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预应力专业施工单位承担。
19.3.2
预应力筋张拉机具及仪表,应定期维护和校验。张拉设备应配套标定,标定后使用期限不应超过半年,并配套使用。
19.4 施工准备
19.4.1 技术准备
(1)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施工前,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图纸,编制详细的适合于工程的预应力施工方案。
(2)根据设计及施工方案的要求,选定预应力钢丝、钢绞线、锚具、承压板等。
(3)预应力筋、锚具等的验收及复验。
(4)预应力施工设备的检修、标定。
19.4.2 材料要求
(1)无粘结预应力筋
1)无粘结预应力筋是带有专用防腐油脂涂料层和外包层的预应力筋,有钢绞线和钢丝束两种,其构造见图19.4.2。常用无粘结筋的规格及技术性能见表19.4.2-1。(本工艺标准提倡采用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不宜采用平行钢丝束无粘结筋)。
2)制作无粘结预应力筋用的钢丝束、钢绞线必须符合国家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GB/T5223)、《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的规定。
检查数量:每60t 为一批,每批抽取广组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
检查方法:出厂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3)无粘结预应力筋的涂料层采用专用防腐油脂,其性能应符合《无粘结预应力筋专用防腐润滑脂》(JG3007-1993)的规定,其塑料外套宜采用高密度聚乙烯,护套厚度应均匀,不得过松或过紧、破损。
检查数量:每60t 为一批,每批抽取一组试件。
检验方法: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注:当有工程经验时,并经观察认为质量有保证时,可不作油脂用量和护套厚度的进场复验。
4)无粘结预应力筋所用的钢绞线和钢丝不应有死弯,如有死弯时必须切断。
(2)锚具、夹具、连接器
1)锚具:无粘结预应力筋锚具的选用,应根据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品种、设计要求确定,对常用直径为15mm、12mm 的单根钢绞线和7Ф5 钢丝束无粘结预应力筋,宜采用单孔锚具,也可采用不同规格的群锚锚具,固定端采用挤压锚或镦头锚板。常用无粘结预应力筋用锚具见表19.4.2-2。
2)无粘结预应力筋所使用的锚具、夹具、连接器按设计规定采用。其性能和应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连接器》(GB/T143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