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考试题型及其复习要点.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考试题型及复习要点
(一).题型
一、材料分析题(所给2道题目都要求作答。每道题目字数不少于280字。第1题10分,第2题10分,共20分)
二、论述题(所给4道题目只要求作答3道。每道题目字数不少于300字。每题15分,共45分)
三、实践题(字数不少于500字,35分)
(二)复习要点
1.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2.近代中国社会的社会性质
3..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特征
4.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手段
5.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
6.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
7.洋务运动的的历史作用
8.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
9.洋务运动中的口号“求强”与“求富”的关系
10.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第一,革命的客观条件已经具备。
经济上,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成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物质基础;
阶级力量上,随着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成长起来,为量进一步壮大;
思想上,20世纪初,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革命逐渐成为社会主要思潮;
组织上,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广泛建立,同盟会的成立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政党统一领导的新阶段;
政治上.三民主义的提出使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共同的奋斗纲领,推动了革命运动的发展。
第二,革命形势的日益高涨。清廷立宪失败后进一步孤立衰落,革命势力在收回利权的斗争和武装起义中人断壮大。
第三,革命时机成熟。保路运动调动湖北新军,清廷在湖北统治空虚,为武昌起义的爆发提供了有利时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