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超文本和标记语言.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四篇 标记语言
从用于文档和图书管理的鼻祖SGML,到描述网页的万维网基石HTML,再到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数据描述和交换标准XML,标记语言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标记语言的蓬勃发展,得益于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的意外成功;而标记语言的无限未来,则有赖于可扩展标记语言XML的广泛应用。
本来只能显示文本信息的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由于图形与多媒体界面浏览器的引进和脚本语言的出现,发展成为可以包含各种多媒体信息的动态超媒体标记语言DHTML(这大大推动了万维网和因特网的普及与应用)。现在网页变成了典型的多媒体数据的集成工具,万维网因此成为了多媒体技术的最主要应用之一。
可扩展标记语言XML的发布,使标记语言从一种主要是描述网页的简单工具,发展到可以描述各类数据、并能够进行各种数据交换的万能工具,从而成为了信息表示、存储、处理和交换的核心技术。
本篇首先给出超文本和超媒体的基本概念,然后讨论标记语言的功能与演化,重点介绍HTML、JavaScript和XML的基本内容。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可以为网页编辑与自动生成、Web服务器编程和XML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篇包含如下4章:
第15章 超文本与标记语言
第16章 HTML
第17章 JavaScript
第18章 XML入门
第15章 超文本与标记语言
超文本(hypertext)又叫超媒体(hypermedia)是将各种信息节点链接在一起的一种网状逻辑结构。标记语言(ML = Markup Language)又叫置标语言,是一套标识文档的内容、结构和格式的语法规则,源于出版印刷部门对文档格式的排版标注。
随着万维网(WWW = World Wide Web,又叫环球网,常简称为Web)的发展,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 = 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得到广泛应用,其超文本功能可将多种媒体元素集成和链接在一起,是表达多媒体信息的有力工具。可扩展标记语言(XML = 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是对超文本标记语言的发展和超越,其应用已渗透到需要信息表示与交换的各个领域,更是下一代万维网的基础。
本章先简介超文本的基本概念与内容,然后概述标记语言的发展与应用,重点介绍SGML、HTML与XML的基本概况。
15.1 超文本与超媒体
超文本(hypertext)是一种由许多相关联的信息节点所组成的逻辑语义网络,符合人类的联想型思维方式。超文本有节点、链和网络三种组成要素,其中关键的是连结各个节点的链。超文本是由存储、结构和界面构成的一种三层模型,可以用来表示知识、连接推理系统和进行信息检索。
超文本发展成为超媒体(hypermedia),可以包含各种媒体信息节点。为了在超文本中表示多媒体信息,需要建立多媒体的数据模型。超文本正在朝网络型、智能化、超媒体方向发展,超文本和超媒体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15.1.1 概述
本小节先介绍超文本出现的背景和原因,然后给出超文本的定义和特点,最后介绍超文本的发展简史。
背景
传统的资料(图书、文章、文件等)所采用的都是(层次型)线性的顺序结构(如水浒书籍),而真实世界的实际信息则是非线性网状结构(如水浒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人类的思维方式是联想型的,是一种互联的交叉网络,具有典型的非线性网状结构。例如:
夏天→太阳→星星→天文学→伽利略→比萨斜塔→宝塔→佛教→和尚→……
夏天→游泳→江河→鱼→吃饭→餐具→银器→耳环→婚纱→白雪→冬天→冷→太阳→太空→飞船→卫星→电视转播→足球赛→……
万事万物皆互相关联,人的大脑也为网状结构。所以,具有网状逻辑结构的超文本,非常符合人类的联想型思维方式,这也正是万维网之所以流行的深层原因。
定义
超文本(hypertext)= 由信息节点和表示节点之间相互关系的链所组成的具有一定逻辑结构的语义网络。例如图15-1表示的是一个具有6个节点和9条链的超文本结构。
节点(node)—— 基本信息块(段、帧、卷、文件);
链(link)—— 节点之间的关联(指针);
网络(network)—— 由链连接在一起的节点所组成的网状结构。
若超文本中的节点内容不仅包含文本,而且还包含各种媒体对象(如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则称其为超媒体(hypermedia),即:
超媒体 = 超文本 + 多媒体
其实,现在超文本的定义有两种:狭义——超文本的节点仅含文本(原始定义);广义—— 超文本 = 超媒体(流行定义)。
简史
开创期(1932年~1965年)
1932年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科学顾问V. Bush(布什)提出一种非线性文本结构——Memex (memory extender,记忆延伸器),1945年才公开发表,当时曾引起广泛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