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异丙酚和咪唑安定对ICU机械通气镇静的效果比较.doc

发布:2018-01-30约3.6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异丙酚和咪唑安定对ICU机械通气镇静的效果比较 张玉惠(黑龙江省讷河市中医院 161300) 【摘要】目的 比较异丙酚和咪唑安定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在ICU呼吸机治疗的患者116人,随机分为两组。异丙酚组60人,咪唑安定组56人,异丙酚组以0.25-1.00mg/kg异丙酚行静脉诱导,咪唑安定组以0.05-0.10mg/kg 咪唑安定行静脉诱导,然后改用微量泵持续注入,异丙酚0.50-4.00mg/(kgbull;h),咪唑安定0.05-0.15mg/(kgbull;h)进行维持,根据不同的RAMSAY镇静分级调整用量,维持理想的镇静深度3、4级,观察两组药物起效时间、停药后苏醒时间,并记录用药前后和苏醒时心率、血压及血氧饱和度,停药后再入睡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药物起效时间异丙酚组为(36.0plusmn;6.0)s,咪唑安定组为(55.0plusmn;8.0)s,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lt;0.01)。停药后苏醒时间异丙酚组为(44.8plusmn;7.0)min,咪唑安定组为(92.0plusmn;8.0)m in(Plt;0.01)。两组患者随镇静程度的加深用药量增加,但对呼吸循环无明显抑制。异丙酚组较咪唑安定组苏醒时间快,苏醒后再入睡率明显减少(Plt;0.05)。结论 异丙酚镇静起效时间短,苏醒快,苏醒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咪唑安定。 【关键词】异丙酚 咪唑安定 机械通气 镇静 ICU病人镇静宜选用异丙酚与咪唑安定[1],本文比较异丙酚及咪唑安定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效果及对呼吸循环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在ICU行机械通气的患者116例,均为急性呼吸衰竭或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需机械通气治疗12h以上的ICU患者。 1.2 方法 随机分配的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异丙酚组和咪唑安定组。异丙酚组,静脉注射异丙酚0.25-1.00mg/kg负荷量行镇静诱导,注药时间为30-60s,然后改为微量泵持续静脉内泵入异丙酚0.5-4.0mg/(kgbull;h)。咪唑安定组,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5-0.10mg/kg行镇静诱导,注药时间为30-60s,再以0.05-0.15mg/(kgbull;h)剂量持续静脉微量泵注入,维持理想平稳的镇静效果。 1.3 镇静效果评估标准 按RAMSAY[2]镇静???级法,分为6级,1级:焦虑、躁动不安;2级:配合,有定向力、安静;3级:对指令有反应;4级:嗜睡,对轻叩眉间或大声听觉刺激反应敏捷;5级:嗜睡,对轻叩眉间或大声听觉刺激反应迟钝;6级:无任何反应。根据RAMSAY镇静分级法,3、4级比较满意。 1.4 观察指标 采用Ramsay分级标准以维持镇静4级所需的时间为起效时间,记录停药及完全苏醒的时间,停药后再入睡发生情况,持续监测心率(heart rate,HR)、无创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脉搏血氧饱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SpO2),并记录用药前、镇静RAMSAY 4级及苏醒时3个时间点的监测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连续变量使用均数plusmn;标准差(xplusmn;s)进行统计描述,分类变量使用卡方检验,连续变量使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P lt;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所有统计使用的是SPSS11.0软件。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异丙酚组60例,男性40例,年龄35-75岁,疾病构成情况:脑血管意外4例,颅脑损伤4例,AECOPD8例,重症肺炎4例,脓毒性休克4例,急性重症胰腺炎2例,多发性损伤10例,有机磷农药中毒4例;咪唑安定组56例,男性38例,32-78岁,疾病构成情况:脑血管意外4例,颅脑损伤4例,AECOPD8例,重症肺炎2例,脓毒性休克4例,急性重症胰腺炎2例,多发性损伤8例,有机磷农药中毒4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gt;0.05)。 2.2 药物起效时间 异丙酚组为(36.0plusmn;6.0)s,咪唑安定组为(55.0plusmn;8.0)s,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lt;0.01)。停药以后苏醒时间,异丙酚组为(44.8plusmn;7.0)min,咪唑安定组为(92.0plusmn;8.0)min(Plt;0.01)。 2.3 停药清醒后再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