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驻村帮扶工作开展情况的调查报告.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关于我市驻村帮扶工作开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作者:[NetBuilder] 来源:[本站] 浏览:[2760] 日期:[2005-11-3 15:26:48]
我市为期3年的驻村帮扶工作,自去年8月开展以来,在各级党委的高度重视和派出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第一批驻村帮扶工作队员肩负重托,满怀热情,深入农村第一线,以实际行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真正把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体现在驻村帮扶工作中,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驻村帮扶工作基本情况
这次驻村帮扶工作,我市共安排农民人均纯收入在882元以下的扶贫开发重点村227个,涉及8县1市及西工区、洛龙区和高新区3区。其中98个村由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及双重管理单位组成工作队驻村帮扶,69个村由省部属企事业单位、市属企业单位、驻洛部队等单位进行对口包村扶贫,60个村由各县(市)区组成工作队进行驻村帮扶。在各级驻村帮扶工作队员中,有市直干部197名,县(市)区干部149名,其中党员占70%以上。
二、驻村帮扶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
1、理清经济发展思路,找准帮扶工作切入点
思路决定出路。为所驻贫困村找到一条好的经济发展路子,是驻村帮扶工作队的首要任务。工作队驻村伊始,即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他们走村入户,访村情,察民意,充分了解贫困村的贫困现状,认真分析经济发展的潜在优势和制约因素。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指导下,和村两委干部共同研究制定三年帮扶规划,确定第一年度工作目标和措施,在认识上、思路上和感情上迅速融为一体。市水利局驻嵩县库乡老樊店村工作队根据该村地处陆浑水库坝西的有利条件,确立“抓好基础保温饱,注重特色求发展”的帮扶指导思想,利用陆浑水库水源发展节水浇灌,走高效农业之路。同时扶持特色水产养殖和游船客运服务业,快速增加农民收入。市发改委驻宜阳县石陵乡中峪村工作队根据该村丘陵面积多,适宜发展多种经营的特点,提出了“山上种经济林,山下建大棚,村中建集贸市场,家庭搞加工业”帮扶工作思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市国土资源局驻栾川县栾川乡养子沟村工作队依托该村的旅游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提出“依托旅游做文章,发展三产促经济”的发展思路,帮助开发养子沟风景区,带动农家宾馆、农家餐饮、旅游纪念品开发等服务业的发展。市农经委等单位驻村帮扶工作队还积极组织所驻村两委干部、村民组长、种田能手外出参观,学习外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典型经验,学习先进的栽培、养殖技术,帮助干部群众开阔视野,更新观念,引导他们改变传统的种植、养殖习惯,发展高效农业和特色农业。在工作队的带动下,广大农民群众自觉地把经济发展思路转化成追求脱贫致富的实际行动,认准路子、敢想敢干、能干会干的农民群众越来越多,极大地激活了农村经济。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
各驻村帮扶工作队针对所驻村农民群众在生产、生活等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从农民群众最关注的事情抓起,从农民群众最希望办又无力办的事情做起,在交通、水利、教育、文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8个月来,共引进、投入资金694.2万元,修建乡村公路162.55公里,改建学校危房55个,修缮校舍386间,帮助解决人畜吃水、引水工程51处,打机井21眼。市交通局驻汝阳县王坪乡孤石村工作队投资51.3万元,完成了2.7公里村组道路硬化工程,筹资10万元修建村文化大院,并捐赠价值5万元的电脑等教育办公用品。市纪委驻伊川县城关镇周岭村工作队协调资金12万元,将全村道路全部硬化,使所驻村率先实现了“户户通”水泥路,为村民建起了6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还投资2.5万元将该村小学校园硬化整修一新。市民族宗教局驻偃师市佛光乡史家窑村工作队多方筹资14万元,实施微积水工程,修建220立方米蓄电池一座,铺设管道1500多米,解决了该村大部分群众吃水难问题。市广播电视局驻嵩县饭坡乡曲里村工作队实施有线电视入户工程,投入材料及设备价值共计4.6万元,使全村197户新装有线电视用户用上了清晰的有线电视信号。
3、狠抓帮扶项目实施,带动贫困村经济发展
在派出单位和市、县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各驻村帮扶工作队结合所驻村实际,科学论证,选准选好帮扶项目,帮助村里培育主导产业,带动其它产业发展,努力改变所驻村经济落后面貌。据统计,全市各级驻村帮扶工作队确定主导产业帮扶项目648个,引进帮扶资金780万元,培养示范项目549个,示范户1263户。市委办公室驻汝阳县柏树乡康扒村工作队筹资4万元,指导农户种植中药村100亩,烟叶200亩,绿化荒山1300亩;争取小额贷款20万元帮助群众发展养殖业。市总工会驻栾川县庙子乡吕顺村工作队积极争取“冬枣”经济林项目,项目实施后,可使该村500余人每人每年增加收入100余元。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