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明代张居正的政治思想.pdf
论明代张居正的政治思想
摘要:张居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以推行一条鞭法而名垂青史。
明代万历年间,他前后当国十年,政绩卓著,通过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奄奄一息的明
王朝重新获得勃勃生机,张居正也以其巨大的历史功绩而被后世誉为“救时宰相”。探究
他的政治思想是正确理解这场改革成败的关键,本文拟从积极和局限两方面论述了他的社
会变革、选才用人、守成等政治思想。
关键词:明代;张居正;政治;思想;积极性;局限性
张居正(1525-1582年),字叔大,号太岳,湖北江陵人。他出身寒微,少年中举,
有经邦济世之志,官至内阁大学士。他性格刚毅深沉,多谋善断,却又专断独行,大权独
①
揽。张居正的独裁专擅超越了一般的含义。他在上挟持皇帝,在下控制同僚。在万历初
年(1573-1582年)做了十年首辅,面对极其严重的财政危机,协助十岁的小皇帝推行新
政,以其非凡的魄力和智慧,整饬朝纲,巩固国防,推行一条鞭法,把衰败、混乱的明帝
②
国治理得国富政安。其之所以成功无疑与其具有一套系统全面的行政思想是分不开的。然
③
而对其改革史家们历来众说纷纭,扬抑迥异。钱穆斥之为“是权臣,是奸臣”。张居正
作为明朝当时的实际最高决策人,他个人的思想见解与品行才能,与改革的深度和得失成
败有直接的关系,我主要从积极方面和局限方面来论述张居正的政治思想。
一、张居正政治思想的积极方面
(一)近民便俗、通识时变的社会变革思想
明王朝经过两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到了嘉靖年间已是百病丛生,危机四伏。君主赖以
依靠的行政系统,由于官员们的因循、推诿、例行公事、结党营私而使本就很差的行政效
率降到难以容忍的地步,明王朝处于极度的危机之中。而当时的社会风气也日趋没落,宋
明以来,理学被尊为儒学的正宗、统治阶级的官方思想,到明后期愈来愈走向空疏。它宣
扬心外无物,不假外求,把做学问的功夫引向发掘自己的内心世界,由感悟人的良知,推
知万事万物,否认客观真理。这种脱离实际的学风,养育出一批文人学士谈玄说虚,以说
空话,说大话为时髦,鄙薄民生国事。针对当时这种严峻的形势,张居正中进士仅三年,
就在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上书中阐述了他的改革主张,“宗室骄恣,吏治因循,边备未修,
财用大亏,边患丛生,国用不足”等是他以后改革思想的雏形。
1.主张“法后王”
④
对于当时的政治形势,张居正认为,“天下之事,极则必变,变则反始。”他承认历
史本身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一个王朝的政治制度、法令、政策等也必须随时代的变化而演
进,古往今来,没有一成不变的法令,所以他主张“法后王”,不能在万世以后,还以先
王的是非为是非,事事都效法先王。一切事物都要变化发展,改革也就成为必然的趋势。
要想使明王朝能够长治久安,只有依据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政策,改变制度,不时进行
①董倩.试论张居正集权与改革[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13.
②龙兴武.张居正行政思想新探[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21.
③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M].香港:香港大学出版社,1980,56.
④[明]张居正.张太岳集.文集三[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改革,不可墨守陈规,用万古不变的眼光看待一切。变就是要适应民众的需求,变就是要
适应时代的特点。这明确地反映出他的思维方式是与时俱进的,是随着时代发展的,既不
能停留在某一时代之中,又不能超越于时代之外,只有适应时代的变化,去思维,去探索,
才能解决实际问题。他着眼于与时俱变,随俗救弊,不断地进行改革,以适应时代和民众
的需要。
2.改革要以“近民便俗”为宗旨
张居正从政以后,就倡言治国理政,不外乎谋求富国强兵两件大事,这在当时并不容
易为一些官僚士大夫所接受。为了批驳迂腐的文人用祖制反对革新,张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