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任城一中高二语文12月质检试题新人教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任城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12月质量检测语文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24分,共8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潦(liáo)水尽而寒潭清 俨(yǎn)骖騑于上路
B. 云无心以出岫(yòu) 或棹(diào)孤舟
C. 门衰祚(zuò)薄 除臣冼(xiǎn)马
D.斥鴳(ān)笑之曰 翱翔蓬蒿(hāo)之间
2.下列各项加点词语中,不属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 B.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 。
C. 幼稚盈室,瓶无储粟。 D. 三餐而返,腹犹果然。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的词语,最正确的一项是( )
①宇宙也许会一直收缩下去, 坍缩成一个点。
②30年后再回母校,他 的记忆被激活了,许多的人和事又清晰地浮现在脑海中。
③人的大脑,越使用越发达,不用就会 。
A.以至 淡泊 蜕化 B.以致 淡薄 退化
C.以致 淡泊 蜕化 D. 以至 淡薄 退化
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应届/应变 辟邪/开辟 籼稻/灿烂 症结/症状
B.湮没/殷红 蜗牛/女娲 愆期/悭吝 粘性/粘贴
C.涟漪/罗绮 信笺/缄默 给以/给养 赊欠/奢靡
D.泥淖/船棹 咀嚼/倒嚼 纰缪/杀戮 宽宥/保佑
5.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共和、民主、宪政,它们本来不只是理念,更应该是生活方式,最大多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方式。但是百年以来,这些现代理念始终不能在物换星移中完成两个转换,即从理念到日常生活方式的转换,从小众话语到大众话语的转换。仿佛海市蜃楼,固然万般华美千般绚烂,但始终接不上地气,与最大多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无缘。其曲高和寡,无力影响现实轨道,也就是逻辑的反其道而行之。A.物换星移 B.海市蜃楼 C.曲高和寡 D.反其道而行之人类的经验与思索虽然已经记录在案,本可以引以为,但是历史仍然不断地在重复着自己,这不不深思。省政府明确指出,廉租房可以在经济适用住房中配建,也可以在普通商品小区中配建,以防止低收入家庭远离城区、被边缘化的现象。当我们在肯定或推崇“电视谈话”这种文化传播方式和普及途径时,应当注意另一种被掩盖的倾向:让感性的视听愉悦代替理性的逻辑思考。
为亿万炎黄子孙和海外同胞所瞩目的桥山轩辕黄帝陵公祭活动,已成为传承中华文明、凝聚民族精神的文化盛典。矰zēng zhuó):系着丝绳射鸟用的短箭。
(1)本词描写了“旅雁”怎样的形象?透过旅雁的形象,呈现出的是一幅怎样的南渡画
面?(4分)
答:
(2)本词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答:
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
,有暗香盈袖。 (李清照《醉花阴》)
谈笑间,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尽西风,季鹰归未?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今宵酒醒何处? 。(柳永《雨霖铃》)
,徒慕君之高义也。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 (李清照《声声慢》)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5分)
A.买肉和油条的人络绎不绝,而少年的康熙字典却无人问津,这种鲜明的对比说明,当地人的物质生活虽已富足,但精神追求严重缺失。
B.少年撕去字典最后一页的行为被“老师”误会后,他很愤怒,为了维护自己的人格,他极力地向围观的人解释,想澄清事实。
C.小说强调少年用碳写下的“卖”字“是他上学以来写的最大的字”,意蕴丰富,表明少年要立志成为城里人,缩小城乡差距的决心巨大。
D.小说中关于赶集孩子和农村少男少女城市梦的描写,使少年的生活境遇和人生梦想超越了个例而成为一种典型,成为农村少年生活的一个缩影。
E.这篇小说以“康熙字典”为线索,运用插叙和倒叙的手法,描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