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2光学显微镜的成像原理.ppt

发布:2017-01-16约7.43千字共3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球差 ,色差,球面透镜都存在,无法消除;组合透镜进行校正。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3. 像域弯曲 垂直于光轴的直立的物体经过透镜后会形成一弯曲的像面,称为像域弯曲;是几种像差综合作用过的结果。 *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2.5 样品制备 如果按照步骤划分,可以将样品制备分成取样、镶样、磨光、抛光、腐蚀五个部分。 *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作业: 1. 阿贝成像原理。 2. 解释球差和色差。 3. 为什么说光学显微镜的最大分辨率是200 nm。 End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第二章 光学显微技术 *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12世纪初,阿尔?海真磨制透镜。 1590年, 詹森父子就制造出第一台放大倍数约为20倍的显微镜。 1610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制造了具有物镜、目镜及镜筒的复式显微镜。 1611年开普勒阐明了显微镜的基本原理。 1625年,法布尔首先提出“显微镜”一词。 1628年前后舒纳在开普勒设计的基础上制造出近代显微镜。 2.1 光学显微镜的发展历程 *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1665年,罗伯特?胡克制造复式显微镜,140倍,观察细胞。 1684年,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设计并制造出结构简单的双透镜目镜-惠更斯目镜,是现代多种目镜的原型。已初具现代显微镜的基本结构。 *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19世纪70年代, 德国的物理学家、数学家恩斯特?阿贝提出了完善的显微镜理论,阐明了成像原理、数值孔径等问题,对显微镜发展的贡献最为卓著。 ***** 20世纪中叶,人们采用短波长的光线作光源制造出荧光显微镜和紫外光显微镜,由于光源波长的缩短而提高了显微镜的分辨本领。 *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2.2 光学显微镜的成像原理 2.2.1 衍射的形成-光波相互之间的干涉作用 如果照明光线为平行光,在狭缝中间连线上的每一点可以看作是一个光源,发射子波,由于这些子波相互之间的干涉作用,光的能量分布变得不再均匀。 *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屏幕上的P1点到狭缝上边缘的距离和它到狭缝下边缘的距离之差为一个波长。 连线b上发出其他任意两列光波到达点的波程差均小于一个波长。 狭缝上缘处发出的一个子波,和狭缝中央下方且紧邻着的点发出的第二个子波,二者波程差为半个波长,此时发生相干抵消。造成P1 点位于光强的谷底。 * 叠加效果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