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广西桂林市2010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doc

发布:2017-03-26约1.3万字共1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高考资源网 2010年高考桂林市河池市 防城港市第一次模拟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6页,第Ⅱ卷6至8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高考资源网 。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试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10℃积温”是一年内≥10℃的日平均气温的总和(秦岭—淮河一带大约是4500℃)。某研究人员按两个水平方向分别选取了A—F和①一⑥共12个地区,依据我国多年平均气候资料,绘成图1中的甲、乙两图。读图回答1-2题。高考资源网 1.甲图A~F的变化反映了( ) A.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B.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C.由山麓向山顶的地域分异 D.由平原到高原的地域分异 2.某地水热状况与B和⑥地区相似,则该地( ) A.适宜发展水稻种植业 B.自然带为温带草原带 C.河流冬季结冰期较长 D.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 读图2“我国某河流流域示意图”,据此回答3~4题。 3.关于Ⅰ、Ⅱ两区域河流地质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Ⅰ区域河流的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流水搬运、堆积作用 B.Ⅱ区域河流的外力作用仅表现为侵蚀作用 C.Ⅰ区域的河道在流水作用下向南弯曲 D.Ⅱ区域河流堆积作用显著,使河谷呈槽形 4.有关该河流的假设成立的是( ) A.若该河流位于东北地区,则每年有一次明显的汛期 B.若该河流位于华北地区,Ⅱ区域的河段易发生凌汛 C.若该河流位于西北地区,则该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 D.若该河流位于云贵地区,则某些河段可能下渗严重 读图3“为我国某区域图”,据此回答5~6题。 5.关于图中P处气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距河流近,热容量大,一月气温高 B.山地地形,地势较高,气温较低 C.河谷地带,地势较低,气温较高 D.靠近冷空气源地,气温较低 6.图中Q处降雪日数不同于同纬度附近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A.该地地势低,不易形成降雪天气 B.深居内陆地区,水汽难以到达,降雪少 C.该地没有凝结核,缺少成云致雨的条件 D.山地海拔高,气温低,易形成降雪天气 读图4“极地投影图”,图中ACB线是晨昏线,其中AC段是晨线,C点的纬度数值是66°34′,据此回答7~9题。 7.图示时刻北半球的节气为( ) A.春秋分 B.夏至 C.冬至 D.无法确定 8.图示时刻,北京时间为( ) A.6:00 B.8:00 C.12:00 D.18:00 9.图5中,能正确表示天安门广场旗杆杆影在该日的影端运行轨迹(虚线)的是( ) 读某城市“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图6)和“劳动力在各行业中的百分比图”(图7),据此回答10~11题。 10.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中,字母A~E反映的现象是( ) A.城市化过程 B.郊区城市化 c.逆城市化 D.城乡差别拉大 11.图7中甲、乙表示不同城市化阶段的就业比重状况,其中乙较合理的处在图6中的( ) A.D时段 B.B时段 C.E时段 D.F时段 12.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项重要制度。明清时期科举制度日臻完善,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考试选拔程序。殿试是科举制度最高级别的考试,录取分三甲,一甲第一名称状元(鼎元),二、三甲第一名皆称( ) A.解元 B.传胪 C.会元 D.贡士 13.《管子·任法》中说“有生法,有守法,有法于法。夫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法于法者民也”。其“法治”的核心内容是( ) A.法律是君主法制的工具 B.体现了中国古代的民主法治思想 C.维护国家利益,体现了人民意志 D.约束人们的行动,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4.《汉书》载“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以下关于这一主张评述正确的是( ) A.时代迫切需要一种为统一天下作出理论解释的学术思想 B.强调通过强制的途径,规范社会 C.该主张被采纳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