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2年秋季公务员面试资料.doc

发布:2017-06-01约5.06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2年秋季公务员面试资料 过度包装是抬高价格的欺诈行为 人要衣装,佛要金装。在计划经济时代,由于商品短缺,人们注重的是商品的实用性,并不讲究包装。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品相对过剩,商家为了吸引消费者的眼球,拓宽销路,在包装上花了不少工夫,这是必要的营销策略。但是,商品包装应该适度,如果过度,就走向了极端,显得本末倒置。 商品是企业“人品”的综合载体,企业卖出去一件商品,只是成功了一半,更重要的是,要让消费者通过商品了解到企业的良好“人品”,让其成为忠实消费者。而包装越讲究,用的材料越多,肯定会让消费者多掏钱,还会造成资源浪费。消费者购买了过度包装的商品,了解到企业的“人品”是唯利是图,不懂得节约资源,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必然会降低对企业的好感。 商品适销对路靠的是内在质量。法国香水几乎都用纸盒简装,它能成为世界名牌,靠的是内在质量和包装的新颖、独特、时尚,而不是过度包装。企业用过度包装来拓宽销路,反而暴露出自身技术水平的短板,是不利于企业健康发展的短视行为。   也许有的企业会说,过度包装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的确,是有少部分消费者需要过度包装的商品,认为用这种商品送礼更体面。但是,这种心理只会助长攀比和奢靡之风,败坏社会风气。企业要辩证地理解消费者的需求,不能消费者有什么需求就一味地去迎合,而是要承担起社会责任,去积极引导。   企业的发展应该和社会进步相一致。过度包装与“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的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精神背道而驰。对此,物价、质监等部门应该依据《限制商品过度包装条例》,积极、认真地履行好职责,刹住过度包装之风,促使企业走上环保、节能的发展之路。 商品过度包装被称为“美丽的垃圾”,一直为舆论所诟病,其危害相当严重:   第一,造成大量资源浪费。包装的原材料,如纸张、橡胶、玻璃、钢铁、塑料等,都是我国的紧缺资源。数据显示,我国每年产生的2亿吨生活垃圾中,有4000万吨属于包装物,其中有很多是过度包装,每年仅包装废弃物就白白扔掉2800亿元。   第二,污染环境。大量的包装废弃物,会增加对环境的污染。中国包装废弃物的年排放量在重量上已占城市固体废弃物的1/3,在体积上更达到1/2 之多,且排放量以每年10%的惊人速度递增。   第三,损害消费者利益,使其在支付了必要的商品价格后,又被强加了巨额包装费。   第四,诱发社会奢侈风气,毒化社会风气。这种现象的存在,与中华民族崇尚朴实、节俭的传统美德格格不入,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背道而驰。  我认为,我们可以根据这个法规,寻找解决商品过度包装的路径。具体来说,可从以下三方面来进行改进:   其一是消费者的消费理念要科学。消费者的过度消费理念是商品过度包装滋生的土壤。讲面子是国人的一大特性。炫耀、攀比,使得一部分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追求远胜于对商品价值的追求。为此,政府要不断引导消费者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念,消费者既注重商品质量,又关注商品包装是否环保。   其二是相关衡量标准要适度。商品的外包装奢华、过度不行,但追求一切从简也不符合消费现实。因此,要达到“简约而不简单”,就要用一个适度、科学的衡量标准,在“繁”与“简”之间做一界限。现有的国家标准虽然对包装层数做了明确规定,但仍很难用包装成本的占比来准确衡量商品的外包装是否过度。   其三是职能部门管理要到位。职能部门要加强对过度包装的打击力度,将过度包装列为商业欺诈进行整治。同时可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利用经济杠杆,按照包装成本收取包装税等。如何正确对待和认识网络谣言从心理学角度说,谣言适应了某些人不正常乃至歪曲的心理需求。起因寻找须与社会生活里的不和谐现象相结合,比如收入差距拉大加剧了人的心理不平衡,那些生活相对困难、压抑、心理失衡的人更容易接受谣言,人在消沉、悲观时也容易接受谣言。另外,互联网本身造就了信息传播自由的特点,信息发布和传输没有严格的检查和核实系统,操作的方式越来越简便和多样化,这为别有用心的个人或机构通过互联网散布谣言提供了方便。“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成为真理”,谣言借助互联网的特点,“杀伤力”更大。对公众关注度较高的信息,政府部门应尽快公开。“大道”不畅,就给小道消息留下“空间”。从网络谣言的猖獗和蔓延看,往往是出了一点问题,网上吵开了,权威解说没能及时出来,“小道消息”就乘机出来。因此,对人们所普遍关心的一些重大问题、关注度较高的问题应该进行公开、及时报道,增加报道的透明度,不给谣言的传播留有余地。一旦发生谣言,政府有关部门应尽快通过传统媒体发布信息辟谣,与网络相比,传统媒体的可信度更高自有网络以来,各类网上谣言就不绝于“眼”,有的怪诞离奇,有的愚妄可笑,有的耸人听闻。但这些谣言最终是“昙花一现”、相继被揭穿“现形”,有的肇事者还被公安机关依法处理。对待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