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安全事故预防措施培训案例.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生产安全事故预防措施
培训资料
2017.1.25
一、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1、安全生产:是指在社会生产活动中,通过人、机、物料、环境的和谐运作,使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各种事故风险和伤害因素始终处于有效控制状态,切实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2、生产安全事故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定义为: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事件。
3、生产安全事故的分类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
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2)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4)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企业工伤事故分为20类,分别为:
1、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
3.机械伤害
4.起重伤害
5.触电
6.淹溺
7.灼烫
8.火灾
9.高处坠落
10.坍塌
11.冒顶片帮
12.透水
13.放炮
14.火药爆炸
15.瓦斯爆炸
16.锅炉爆炸
17.容器爆炸
18.其它爆炸
19.中毒和窒息
20.其它伤害
4、事故隐患:
国家安监总局颁布的第16号令《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将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定义为: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一般事故隐患: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4、危险:根据系统安全工程学的观点,危险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
一般用风险度来表示危险的程度。在安全生产管理中,风险用系统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性给出,即
R =f(F.C)
R----风险
F----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C----发生事故的严重性。
4、海因里希法则(事故法则): 在机械生产过程中,每发生 330起意外事故,有300件未产生人员伤害,29件造成人员轻伤,1件导致人员重伤或死亡。
300:29:1
事故法则表明:要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必须减少和消除无伤害事故,重视事故的苗头和未遂事故,否则,终会酿成大祸。
5、危险源: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坏的根源或状态。
一类危险源:是指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包括生产过程中各种能量源、能量载体或者危险物质。第一类危险源决定了事故后果的危险程度,它具有的能量越多,发生事故的后果越严重。
二类危险源: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广义上包括物的故障、人的失误、环境不良以及管理缺陷等因素。第二类危险源决定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它出现越频繁,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
6、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二、安全生产的方针: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
消防法方针: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职业病防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三、事故致因理论
1、事故频发倾向理论
2、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3、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4、轨迹交叉理论
5、系统安全理论
四、造成生产安全事故的原因: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管理因素、工作环境因素
1、人的因素:人员缺乏安全知识,疏忽大意或采取不安全的操作动作等而引起事故。
三违:
(1)违章指挥
(2)违章操作
(3)违反劳动纪律
八种不安全行为:
员工常见的八种不安全行为:
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未经许可开 动、关停、移动机器,开、关机器时未给信号,开关未锁紧,造成意外转动、通电或漏电等, 忘记关闭设备,忽视警告标记、警告信号,操作错误,奔跑作业,机器超速运转,手伸进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