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中国近海与海洋资源2.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五节 近海水文 一、海流(洋流) 海流(洋流)的概念 海洋中具有相对稳定的流速和流向的海水,它可以从一个海区水平地或垂直地向另一海区大规模的非周期性的运动。 海流(洋流)的分类 风海流:是在风力作用下形成的; 密度流(地转流):是由于海水密度分布不均匀引起的; 补偿流:是由于海水从一个海区大量流出,而另一个海区的海水流过来补充而形成的。 近岸海流(洋流)的分类 中国近海的海流 对马暖流: 对马暖流的流速和流量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冬季受强北风吹阻而削弱,夏季则受东南季风的影响而增强。 黄海暖流: 给渤海海域带来高温高盐的外海水,有利于渤海海水的更新;同时其分支与黄海沿岸流汇合,影响黄海海域。 台湾暖流: 受季风影响,具有季节性变化,夏强冬弱,中深层流向稳定,前锋可与黄海沿岸流汇合。 东海沿岸流(长江冲淡水): 流向具有季节性变化,夏季流向东北济州岛方向,冬季穿过台湾海峡,流向南海。 南海海流的主要特点 冬夏两季的流向截然相反(季风漂流) 夏季,受西南季风的影响,南海为西南季风漂流,流向东北,主流出巴士海峡汇入黑潮暖流,另外一股经台湾海峡进入东海,补偿流来自苏禄海和爪哇海。 冬季,受东北季风的影响,部分黑潮水流从巴士海峡冲入南海,汇合东海沿岸流以及广东沿岸流,构成东北季风漂流,注入爪哇海。 二、水团 水团是指海洋里规模宏大而理化性质相对均匀,变化趋势基本相同的水体。其中水团之间的界面称为锋。 中国近海水团 外海水团(黑潮流域的海水) 沿岸水团(江河入海淡水与海水的混合) 黄海水团(性质介于二者之间的过渡性水团) 1.东海外海水团 主要组成是外海水团 表层水高温高盐 表层水的温度、盐度和厚度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冬季水温低,盐度高,垂直均匀层加厚,夏季则相反。 2.南海水团 主要组成变性的太平洋水团 主要组成为高温表层水,温盐水平梯度不大 次表层水具有高盐特性(34.5‰+) 南海外海水团的季节性变化深度可达到中层水,深层水中不存在季节性变化。 3.黄海水团 是东海外海水团与沿岸水团混合后,受当地气象条件的影响形成的混合水团。 盐度介于东海表层水和沿岸水之间,温盐(TS)具有显著的季节性变化;水团内部的温盐的水平梯度较大,TS的垂直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夏季上层为高温低盐水,下层为低温高盐水,冬季因水体对流混合较强,呈均匀状态。 4.沿岸水团 主要有渤海沿岸水团、北黄海沿岸水团、苏北沿岸水团、江浙沿岸水团、闽台沿岸水团以及广东沿岸水团和北部湾沿岸水团。 盐度终年较低(27~29 ‰ )温度和盐度的季节性变化大,夏季盐度下降,冬季盐度增加。 沿岸水团的厚度是夏浅冬深。 三、海水的温度 中国近海海水温度分布的基本特点: 受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变化,水温自北向南逐渐增高,而年较差则从北向南逐渐减少。冷暖海流则改变了地理纬度所决定的水温分布格局。 1.渤海海水温度 水温状况受大陆影响显著 冬季各层水温呈均匀状态 夏季水温显著升高,下层水水温低于上层,沿岸浅滩区则上层皆为高温水。 2.黄海海水温度 冬季水温垂直分布均匀,受黄海暖流影响,等温线呈舌状分布,水温自南而北,自中部向近岸递减。 夏季中下层大部分空间是冷水团,表层水水温较高且分布均匀(Tmax=28℃)。 3.东海海水温度 东部深水区的水温受黑潮所控制,大陆架水温受陆地影响较多 冬季东部黑潮流域为高温区,等温线分布与黑潮暖流的路径一致,西部东海沿岸流和台湾暖流的交汇区,水温较低且水平梯度大,上层水温垂直分布基本均匀,下层则保持成层状态。 夏季水温分布复杂,受沿岸水水温增高影响,表层水温升高,水平梯度大。 4.南海海水温度 水温具有明显的热带深海特征,温度高而年变化小。 冬季水温较高。 夏季表层水温均在28 ℃以上,分布均匀。大部分海区层化现象显著,出现较大的温跃层。 四、海水的盐度(盐类的含量) 盐度会影响到渔场的分布;海冰的消长;海洋中的化学过程;还与温度决定了海水的密度,从而决定了海水的运动;同时对水下通讯和潜艇航行造成一定影响。 盐度的分布和变化取决于入海河川径流量的多寡、蒸发和降水量的对比、海流的强弱和水团的变化 盐度的空间、季节分布变化特点 空间分布特点:表层低,下层高;近岸低,外海高;近岸盐度梯度大,外海则梯度小。 夏半年沿岸表层盐度普遍降低,冬半年表层盐度普遍增大;近岸水域表层盐度季节变幅最大,而外海表层季节变幅也较大,但是表层以下季节变幅不明显。 1.渤海海区盐度的分布与变化 盐度低(年均值约30‰),东部稍高,西部稍低; 冬季全海域盐度垂直分布均匀,等盐线大致与海岸平行,内低外高; 夏季表层盐度降低,特别是河口区。 2.黄海海区盐度的分布与变化 盐度低(年均值约32‰)等盐线分布与海流走向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