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矿床学-第二章---岩浆矿床08.ppt

发布:2019-02-16约8.2千字共5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岩浆矿床的工业意义 矿产丰富,一些矿床规模巨大 是Cr的唯一来源 Ni、Pt族、V、Ti、金刚石的重要来源 Fe、Cu的次要来源 在我国大多储量丰富,但有些金属急需短缺矿种(如铬铁矿、金刚石、铂族元素等)。  (一)岩浆结晶分异成矿作用   与岩浆分结矿床 1、基本概念 结晶分异作用   岩浆侵位和冷凝过程中,随着温度的缓慢下降,矿物按一定顺序(矿物的晶格能、键性和生成热降低顺序)依次从岩浆中结晶,并在重力作用下发生分异和聚集的过程,称之为结晶分异作用。 如果在动力(流动)作用下发生分异和聚集,则称之为流动分异作用。 (一)岩浆结晶分异成矿作用与岩浆分结矿床 2、岩浆分结矿床的分类(亚类) 岩浆分结矿床(岩浆分凝矿床) Ⅰ、早期岩浆矿床 (Early magmatic mineral deposit) 有用矿物(自然铂、钛铁矿、铬铁矿、金刚石、稀土元素矿物)早于硅酸盐矿物(橄榄石、辉石、基性斜长石等)结晶,或与早期硅酸盐矿物同时结晶。在重力和岩浆内部对流作用下,发生分异,富集而形成的矿床,称为早期岩浆矿床。 早期岩浆矿床特点 A、成矿岩体主要是镁质超铁镁质岩体,岩性主要是纯橄榄岩、斜方辉橄岩、单斜辉橄岩等; B、矿体分布于岩体的底部或边部,形态以透镜状或似层状为主,少数呈矿瘤、矿巢; C、矿石的矿物组成与母岩一致,矿体与围岩为多渐变过渡关系,矿体边界需按品位圈定; D 、矿石的矿物组成主要为铬铁矿、铬尖晶石、橄榄石、辉石; E、矿石常呈自形-半自形结构、包含结构,矿石构造主要是浸染状, 少数为致密块状构造。 典型实例:南非阿扎尼亚的布什维尔德(Bushveld)铬铁矿矿床 (二)岩浆熔离作用与岩浆熔离矿床 岩浆熔离作用(液态分离作用、岩浆不混熔) 高温下的一种均匀的岩浆熔融体,随着温度、压力的下降,分离成两种或两种以上互不混溶熔融体的作用. 岩浆熔离成矿作用主要表现在铜镍硫化物矿床中 镁铁质岩浆在1300℃以上时可熔解6~7%的Fe-Ni-Cu的硫化物。随着温度、压力的降低和挥发分的外逸,以及同化作用而使熔体中SiO2、Al2O、CaO增加,岩浆中金属硫化物的熔解度降低,从而发生熔离作用 (1)成因上常与铁镁质岩(辉长岩、苏长岩和橄榄辉长岩) 和某些 超铁镁质岩(橄榄辉石岩和辉石橄榄岩)有关 (2)矿体可以有五种产状   Ⅰ、浅部熔离    1)上悬矿体    2)底部层状矿体    3)脉状矿体   Ⅱ、深部熔离    4)岩矿同体    5)纯硫化物后成交切矿体 (三)岩浆爆发成矿作用    与岩浆爆发矿床 1、岩浆爆发作用与岩浆爆发矿床  岩浆爆发作用: 岩浆经过结晶分异作用和熔离作用后,沿深断裂上侵至近地表,随着挥发份含量的增加,内压大于外压时,爆发至(近)地表(2-3Km),称为岩浆爆发作用 岩浆爆发矿床 金伯利岩中的金刚石矿床 (三)岩浆爆发成矿作用    与岩浆爆发矿床 1、岩浆爆发作用与岩浆爆发矿床  金伯利岩 1870年发现于南非的金伯利地区 主要分布于地台边缘的深大断裂的火山角砾岩筒中 属“深源浅成”的富含Mg质、碱质岩石 主要矿物成分为橄榄石、金云母、镁铝榴石、金刚 石,岩石具有角砾状构造,定名为角砾云母橄榄岩 主要形成于三个时期:1700~3500Ma、230~400Ma、67~230Ma中生代和新生代,其次为晚古生代 2、爆发矿床的成矿条件和过程 A、深源(上地幔)富Mg、富碱的超镁铁质岩浆,首先晶出金刚石、橄榄石、镁铝榴石等; B、沿超壳型深大断裂快速上升,与碳质围岩发生一定程度混染; C、地表2~4km,盖层阻止了岩浆上升; D、岩浆降温、结晶,析出大量挥发分,当内压大于外压时,就产生爆发作用,这种作用可能反复数次; E、金刚石被岩浆带入岩筒、裂隙或爆发分散 金刚石的碳质来源于上地幔,最适宜的压力条件6×109~7×109 Pa (上地幔—200--300km),温度1200~1800℃。 3、岩浆爆发矿床的主要特征 矿床多产于深大断裂附近,与金伯利岩密切相关 受断裂控制明显,岩体规模较小,呈岩管、岩筒、岩脉 矿石中的矿石矿物是金刚石,而橄榄石、镁铝榴石、铬钛铁矿、金云母等是脉石矿物,矿石具斑状结构、角砾状构造。 碳质来源于上地幔,压力6×109~7×109 Pa (200-300km),形成温度1200~1800℃ 典型实例-南非普利米尔岩筒 辽宁复县金刚石矿床 山东蒙阴金刚石矿床 三、岩浆矿床成矿条件与特征 (一)岩浆矿床总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