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期末要背下来的东西之法理.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立法,是指有法的创制权的国家机关或经授权的国家机关在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制定、补充、修改和废止法律及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以及认可、解释法律的一项专门性活动
立法的特点:
1立法既是国家的一项专有活动,也是国家履行职能的主要方式之一
2立法既包括有创制权的国家机关进行的法的创制活动,也包括经授权的国家机关进行的法的创制活动
3立法既包括法的创制活动,也包括法的修改、补充、废止以及认可、解释的活动
4现代社会的立法活动室一种严格依照法定程序进行的活动
立法体制,即有关法的创制的权限划分所形成的制度和结构
我国现行的立法体制:一元两级多层次
立法权限划分制度和结构:
1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法律
2国务院及其部门 行政法规 部门规章
3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较大的市人大及其常委会 地方性法规
4民族自治地方,自治、单行条例
5省级人民政府,较大的市人民政府 规章
6特别行政区立法
较大的市49=27(省会加直辖市特别行政区)+4(经济特区:深圳、珠海、厦门、汕头)+18(大连、鞍山、抚顺、本溪、吉林、齐齐哈尔、邯郸、唐山、青岛、淄博、大同、包头、洛阳、淮南、宁波、苏州、徐州、无锡)
我国现有40部“基本法律”
立法的基本原则:
1合宪性原则(主体内容程序)
2整体性原则(历时性:纵向;共时性:横向)
3民主性原则
4科学性原则(理性化、合理化、主客观相统一)
立法程序,即法的创制程序,是指有法的创制权的国家机关在制定、修改、补充或废止等法的创制活动过程中的步骤和方法
我国立法的基本程序:
1法律案的提出
2法律草案的审议
3法律草案的通过
4法律的公布(国家主席)
人大常委会的九个专门委员会:外事、华侨、法律、内务司法、民族、教科文卫、财经、农村农业、环境与自然保护
立法技术,是指在法的创制活动中所应体现和遵循的有关法的创制知识、经验、规则、方法和操作技巧的总称
法典编纂,是指对属于某一类的或某一法律部门的全部规范性法律文件进行整理、审查、补充、修改,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一部新的系统化法典的法的创制活动
法典编纂条件:
1有一定数量的同类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2社会关系的发展需要
3具备必要的立法技术
4具备合法的立法依据
守法,是指各国家、社会组织(政党、团体等)和公民个人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去从事各种事务和行为的活动
守法的条件:
1良好的法律存在(内容:价值要求、形式:语言、法条、内容、结构、体系)
2守法主体有良好的法律意识
3良好的法律环境(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理性文化、和谐社会)
执法,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执行法律的活动
行政,一定的社会组织在其活动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组织、控制、协调、监督等活动的总称
执法主体,依照法律的规定有权执行执法权的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执法体系(政府、职能部门、授权主体),执法主体组成的一个系统
执法主体特征:
1执法主体必须是一个组织
2有合理的依据
3有明确的职权范围
4责任自负
执法的基本原则:
1合法性原则(行政法治原则)
2合理性原则
3效率原则
司法,国家司法机关依据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司法主体:法院(分种类分级)、检察院(不分)
司法基本原则:
1司法法治原则(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2司法平等原则
3司法权独立行使原则
4司法责任原则
法律监督,(广义)是指一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对各种法律活动的合法性依法所进行的监察和督促;(狭义指检察院)
法律方法,法律人接组合法律获得恰当的个案结论的方法,是指法律人认识、判断、处理和解决法律问题的专门方法,即法律人在特定法律制度框架内针对具体理论实践问题做出专业性判断的方法,是法律思维的具体化
法律解释,是指有权的国家机关依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根据法定权限和程序,对法律的字义和目的所进行的阐释
法律解释的必要性:
1法律概念的不确定性
2立法的滞后性与法律漏洞的存在
3法律规范之间的冲突
4法律价值的隐藏
法律推理,是指以法律与事实两个已知的判断为前提运用科学的方法和规则为法律适用结论提供正当理由的一种逻辑活动。
法律推理分为形式推理和逻辑推理
法律程序,指从事法律行为做出法律决定的顺序、方式、手续以及其中体现的相互关系,程序体现了法律对主体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步骤和要求
法律程序的功能:
1限制公权力保障私权利的功能性机制
2确保法律试用和法律结果的可接受性
3有效确定法律事实,提高法律权威性保障
法律职业,是指以律师、监察官与法官为代表的,受过专门的法律专业训练,具有娴熟的法律技能与法律伦理所构成的自治性共同体
法律职业素养:职业语言、知识、思维、技术、信仰、道德
2001年;律师;合法权益
2001年;法官;核心:公正、廉洁、为民;基本要求:忠诚司法事业、保证司法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