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瓦斯隧道专项施工技术方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33
瓦斯隧道安全技术专项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日期:
盖章:
中铁十九局集团西成铁路客运专线
四川段第三项目部
目 录
TOC \o 1-2 \h \z \u 一、工程概况 1
二、瓦斯隧道安全控制依据 1
三、瓦斯隧道专项施工方案 2
(一)瓦斯监测方案 2
(二)瓦斯地质超前预报方案 8
(三)瓦斯通风方案 10
(四)、供电、通讯方案 12
(五)、机械的防爆性能改装方案 14
(六)、防突方案 15
四、瓦斯安全管理措施 19
1、瓦斯监控组织机构 19
2、瓦斯监测施工管理措施 21
五、瓦斯隧道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26
(一)、瓦斯隧道施工工艺安全技术措施 26
(三)、瓦斯检测安全技术措施 28
(四)、瓦斯隧道机电设备安全技术措施: 30
(五)、瓦斯隧道消防安全技术措施: 31
(六)、瓦斯隧道施工人员安全技术措施: 31
(七)、瓦斯隧道煤与瓦斯突出安全技术措施 32
一、工程概况
小安隧道2#横洞位于广元市鱼洞乡鱼嘴村山体内。隧道范围属于构造侵蚀低中山峡谷区,地形起伏大,坡陡。隧道起止里程为HD2K0+000~HD2K1+316,全长1316m,最小埋深范围20m,最大埋深200m。与正洞左线中线交界里程:D5K363+800,小里程方向夹角111°;贯穿Ⅴ级围岩116m、IV级围岩600m、III级围岩600m。该隧道采用无轨运输,双车道形式。隧道经过岩性变化较频繁,其中Ⅴ级围岩116m占8.8%、IV级围岩600m占45.6%、III级围岩600m占45.6%。
隧道所经地区的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和岩溶水,丘坡上植被发育,多为杂草、灌木和松树,坡脚谷地多辟为梯田。本隧道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0s。
此横洞为永久工程,不封闭。隧道采用Φ42超前小导管超前支护,初期支护采用挂网锚喷支护,钢拱架采用I16型钢,1.0m/榀,喷射砼采用湿喷工艺,砼强度C25;采用复合式衬砌,衬砌砼强度:C25。部分锚喷地段采用套衬加强支护。隧道竣工后作为运营期间的紧急出口,设置应急照明及标识。
主要工程数量有钢筋768t,混凝土8921m3,所用混凝土及钢筋(半)成品均由3#拌合站及钢筋加工供应。
二、瓦斯隧道安全控制依据
1、《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TB10120-2002) ;
2、《防治煤矿瓦斯突出规定》(煤炭工业出版社 2009);
3、《煤矿安全规程》(煤炭工业出版社 2006);
4、《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
5、《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AQ6201-2006);
6、《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7、设计文件资料以及其他国家有关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规范、标准、文件。
三、瓦斯隧道专项施工方案
(一)瓦斯监测方案
1、隧道瓦斯监测的内容
在施工中,对安全生产影响最大的是瓦斯(主要成分是CH4)的浓度。故在本隧道施工中,主要以CH4为监测对象,采用自动瓦斯监控系统监测隧道内CH4气体的浓度变化情况。
2、监控方案总述
小安隧道2#横洞决定选用KJ-101型瓦斯监测系统。
KJ-101自动监测系统采用分部式网络化结构,一体化嵌入式设计,具有红外遥控设置,独特的三级断电控制和超强异地交叉断电能力,可实现计算机远程多级联网集中控制和安全生产管理。该系统由洞外计算监控中心、洞内分站、洞内风速传感器、低浓度瓦斯传感器、远程断电仪和自动报警器组成,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
图1 KJ101一体化监控系统原理示意图
小安隧道2#横洞自动瓦斯监测系统由2台主机(其中1台备用)、2个分站、6个低浓度瓦斯传感器、6个CO传感器、6个CO2传感器、6个温度传感器、6个风速传感器、3个开停传感器、3个风筒传感器、3个报警器、3个MK1KFD-4J型瓦斯断电仪、2套设备电源和1台备用电源组成。隧道每间隔500~1000m平行设甲烷传感器、风速传感器一组。该系统瓦斯监测范围:0%~4%CH4,瓦斯检测反应速度≤30s;风速监测范围:0.3~15m/s。该系统可实现洞内传感器声光报警及洞外监控中心自动报警。
在监控系统的设计中,掌子面拱顶下应布置两台低浓度瓦斯传感器,分站布置在距掌子面700m的地方(分站处设有低浓度瓦斯传感器1台、风速传感器1台),随着隧道不断掘进,分站和掌子面两台传感器同时前移。长距离独头掘进的隧道,每700m之间增设一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