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寮镇2011基层党建工作总结.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1年船寮镇基层党建工作总结 船寮镇位于青田县中部,总面积166平方公里,下辖41个村(居),有人口4.2万人。全镇共有58个党支部,其中机关党支部11个,村级党支部41个,非公党支部5个,驻京支部1个,党员人数1377人。一年来,镇党委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立足镇情,紧紧围绕“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目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经济建设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推进制度建设,丰富活动载体,夯实队伍基础,增加农民实惠,积极探索创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新方法,进一步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整体水平,为船寮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2011年党建工作主要成效。
(一)推新组织模式,增强堡垒作用。
1、2011年党委换届工作顺利完成。一是10月18日,镇十三届党代会圆满召开,大会通过了党委工作报告,选举产生新一届镇党委。二是村级党支部换届。镇党委在周密准备、通盘考虑、精选人员、排定方案的基础上,于上半年全面完成41个村居支部的换届选举工作,每个支部都产生了新的支委和支部书记。此次换届有三个特点:一是效率高,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部完成选举换届任务;二是能力强。一批年青的有能力的党员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带领农村发展致富;三是多样化。一批讲政治、素质高、能力强的老板、华侨进入村领导班长,为村级组织建设输入了新鲜血液。目前船寮华侨村官就有11位。
2、完成“两新组织”年度建设任务。近年来,船寮镇结合本地实际,创新组织建立模式,建立了金玉光学党支部、工业第一、第二、第三联合党支部和农业合作社党支部。达到了“两新”党组织完成3个,实现100%覆盖,总体组建率25%以上,党的工作覆盖40%以上的目标。为了确保“两新”组织“发展强、党建强”,镇党委根据镇机关支部党员的专业特长,将个别能力强的党员关系转到“两新”支部,帮助开展工作,达到了优势互补、共同进步的目的。
3、党代表工作室及时建立。为了落实党代表任期制,我镇在10月份召开党代会的基础上,于12月初建立了党代表工作室,面积15平方,有县党代表13名,镇党代表83名。工作室的职责、流程、制度等全部上墙。工作室还配备了电脑、文件柜等必要的办公设施。联系员由组织委员担任。在召开镇十三届党代会前,我们还对全镇83名党代表进行了有关代表任期制、履职、提案等内容的培训,提高代表的履职能力。
(二)狠抓机制建设,创新党建平台。
一是实行联村和例会制。每半年召开一次基层党建例会制度,探索党建工作的新思路,好举措;每季召开一次基层党建协调会制度,每次会议着重解决一两个问题,并明确分管领导亲自抓落实。镇党委实行党建工作联系村制度,规定每个党委委员联系2-3个党支部,每月至少到联系点检查指导工作1次。每月召开一次由党委委员和各支部书记参加的专题会议,听取汇报,研究解决问题。二是完善党务日常管理制度。如《党员承诺制》、《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党内民主生活制度》、《党风廉政制度》、《发展党员责任追究制度》、《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制度》等制度,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制度体系,为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和基层党建工作提供了制度保证。三是推行党建全覆盖制度。我们坚持把党建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来定位,把党建工作与各项目建设、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社会稳定等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推行项目化管理,使各党支部和广大党员围绕加强创先争优抓项目、抓产业、抓发展,避免理论化、形式化。例如镇里的“一个项目,一个班子,一批人马”的项目联系制度,如班子成员“一线巡查,现场办公”制度。
(三)夯实队伍基础,形成工作合力。
1、致力于党员干部的学习培训。一是学先进,深入学习宣传俞佳友、季欣林等优秀人物先进事迹,激发广大党员、干部自觉以先进为榜样,争当牢记宗旨、心系群众的好党员、好干部;二是学纪律,组织学习《领导干部廉政行为准则》,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求真务实,艰苦奋斗;三是上党课,组织党员重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同时镇党委书记给全镇的党员干部上党课,激发党员的干事热情,推进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创先争优”活动。今年组织村干部任前培训1次共计82人次;组织村干部日常学习培训410多人次;组织村务员学习培训近130多人次;组织大学生村官参加县里培训3人次。
2、致力于党员的发展和管理。
一是认真抓好党员发展工作。为解决当前农村党员队伍中存在年龄老化、文化偏低现状,本着“素质优良,结构合理,规模适度,作用突出”的原则,把农村致富能手、工作骨干培养发展为党员。同时,严格执行“两推两测三公示”,做到发展党员程序到位,操作规范,底册健全,档案完整。今年已严格稳妥地发展党员10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57名,全镇党员队伍质量得到提高,结构进一步改善。
二是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截止2011年12月,船寮镇共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