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第一章总论.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审计学原理 商学院会计系审计教研室 张 娟jkyzj@126.com shenjixiaowu@126.com (公共邮箱) 《审计学原理》课程介绍 主要讨论审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审计实务的学习和运用打下良好的基础。包括:审计基本概念、审计职业规范、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审计风险、审计计划、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等。 学 习 要 求(多层次) 课上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考前认真复习 勤于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为良好沟通打下基础 利用图书馆和网络,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为提升学历、考证做准备 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实践,为实习、就业准备 考核 平时成绩:基本分包括考勤和作业;提高分包括课堂讨论、回答问题和观点陈述 (含必答和选答) 期末考试卷面成绩 总评=平时×30%+期末×70% 合 作 力求将最新的审计及相关知识与大家分享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互相交流、沟通 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习为人处事 希望合作愉快 审计学原理Auditing Principle 审计环境(一~三章) 审计总论 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 第一章 总论 引入:审计的重要作用 你听说过审计吗?何种情况下了解的? 注册会计师审计存在的意义 世通事件的发现(启示) 中国的“政府审计风暴” 审计是注册会计师的看家本领 我国注册会计师考试从1991年开始举办,至今已成功举办了20余年,累计400余万人报名,16.6万人取得注册会计师全科合格证书。注册会计师资格也发展成为国内权威性、公认性和专业性最高的执业资格之一。 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几次改革与创新 第一次是在1995年,将考试科目从4科增加至5科。 1995年以前,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科目为会计、审计、财务管理和经济法4科,其中经济法科目的考试内容包括“税务法规” 和“其他财政经济法规”。考虑到经济法科目的两块内容相对独立,从1995年起,将经济法科目分为经济法和税法2科。 ? 第二次是在2009年,为促进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和执业水平的提高,使中国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与国际普遍认可的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相趋同,将考试划分为专业阶段和综合阶段两个阶段,并对考试科目进行分拆、补充和整合。 专业阶段设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经济法、税法等6科(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科目是在财务成本管理科目相关内容的基础上分拆和补充形成);综合阶段设综合1科。考生在通过专业阶段全部科目后,才能参加综合阶段考试。对在连续5年内取得专业阶段6个科目合格成绩的考生,发放专业阶段合格证。综合阶段考试科目应在取得专业阶段合格证后5年内完成(2014年取消该规定),对取得综合阶段考试合格成绩的考生,发放全科合格证。 第三次是在2012年,对考试组织管理制度进行改革,由纸笔考试改为计算机化考试(简称机考)。 为了提高注册会计师考试工作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强考试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在充分借鉴国内外有关组织实行机考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深入论证机考原理和流程、技术特点、法律保障和风险应对等的基础上,自2012年度起在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中实施机考,即在计算机终端获取试题、作答并提交答案。 现在你明白审计的重要性了吗? 第一节审计的起源与发展 一、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基础 (一)审计的起源说 主要有三种不同观点: 审计源于会计 审计源于财政监督的需要 审计源于经济监督的需要 (二)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是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基础 经济责任(accountability)关系 是指当财产管理制度的发展出现了财产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时,财产所有者将财产的经营管理权委托给财产管理者而形成的一种委托和受托关系。 (三)审计关系理论 审计关系是指一项审计行为必然涉及的审计人、被审计人和审计委托人或授权人三方之间所形成的经济责任关系。 第一关系人,即承担审计工作的人,称审计人(auditor) 第二关系人,即接受审计监督的人,称被审计人 第三关系人,即审计委托人或授权人(authority) 审计三方关系 审计按照主体分类 注册会计师审计 政府审计 内部审计 二、政府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一)我国政府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起源于西周的“宰夫” 秦汉 设御史大夫 审理上计报告 隋唐朝 设置比部 隶属于刑部 宋朝 设置“审计司” “审计院” 元明清各朝,审计处于停滞、衰落状态 辛亥革命后 1914年北洋政府设审计院,同年颁布了《审计法》 1928年国民政府颁布《审计法》及其实施细则,次年还颁布了《审计组织法》,仍设“审计院”,后改为“审计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国家没有设置独立的审计机构,基本上是以会计检查代替了审计监督 改革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