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收放电缆装置的研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 MERGEFORMAT30
收放电缆装置的研制
小组名称:井下作业QC小组
单位名称: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八采油厂
2015年12月31日
目 录
一、小组概况……………………………………………3
二、选择课题……………………………………………3
三、设定目标(目标可行性分析)……………………5
四、提出各种方案并确定最佳方案……………………7
五、制定对策表…………………………………………20
六、按对策表实施………………………………………21
七、确认效果……………………………………………28
八、标准化………………………………………………29
九、总结与今后的打算…………………………………29
一、小组概况
小组名称井下作业QC小组注册编号C8-2015-QC-05课题名称收放电缆装置的研制成立时间2015年1月课题类型创新型活动时间2015年1月-12月小组人数10人当年
活动次数22次近三年
获奖情况《降低电泵井电缆故障率》荣获2013年黑龙江省QC成果一等奖
《套铣打捞筒的研制》荣获2014年石油工业QC成果二等奖
《抽油杆扶正器打捞筒的研制》荣获2015年度集团QC成果一等奖
2015年“井下作业QC小组”荣获“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荣誉称号序号成员姓名年龄文化程度岗位、职称组内分工备注1王志贤42大学工程师组长2刘 勇40高中高级工组员3张兆欣32大学质量管理员组员4罗影坤45大学技术员组员5潘华峰43大学工程师组员6陈志成24大学实习生组员7张宇婷25大学实习生组员8刘书志42大学技术员组员9李俊峰24大学HSE管理员组员10任利宝49技校高级技师组员二、选择课题
经过统计,2014年共有电潜泵采油井64口,电潜泵井检泵作业时,为配合电缆与管柱起下作业过程,目前采用人工收放电缆。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安装绞盘:简易装置由两个支架和一个中轴组成。
安装绞盘时,先将中轴穿入绞盘轴孔,然后用两个支架把绞盘支起,并用卡箍进行固定。
收盘电缆:至少需要2人配合,一人用管钳咬住绞盘边缘,向下用力转动绞盘,另一人一手推动着转盘转动,一手排列电缆,完成收盘电缆操作。
下放电缆:电缆随着管柱下行,一人用手抓住绞盘的边缘,利用手掌与绞盘的摩擦力控制绞盘转动速度,完成下放电缆操作,但存在如下问题:
1、员工劳动强度较大
经统计,作业大队平均每年检电泵收盘电缆工作量在20-25口井次,转动绞盘的启动扭矩150N·m-800N·m之间,单井操作时间16小时,员工劳动强度极大。2014年共发生操作员工闪腰、磕碰等轻伤13人次,严重影响正常作业施工,见表2-1。
表2-1 2014年1-12月人员受伤情况统计表
年龄范围人数腰肌劳损闪腰膝盖挫伤手臂擦伤下颌磕伤合计25-455134321132、电缆损坏程度较高
经过统计,2014年共检电泵井21口,发生电缆损坏9口井,电缆损坏长度936m,经济损失19000.8元,具体情况见表2-1。注:电缆价格20.3元/m
表2-2 2014年1-12月电缆损坏情况统计表
项目径向滑动
(m)轴向滑动
(m)电缆收放与管柱起下不同步(m)其它原因
(m)合计
(m)经济损失
(元)数量5517550620093619000.83、市场装置不能满足我厂需要
经过统计,目前有5种不同型号的绞盘,因其长度和高度的跨度较大,市场上的收放电缆装置无法实现对五种型号绞盘安装的通用功能。
为解决人工收放电缆劳动强度较大及经常造成电缆损坏的问题,小组成员经过研究,决定将《收放电缆装置的研制》作为2015年活动课题。
三、制定目标
1、目标设定
小组经过研究,将活动目标设计为:研制出可以安装五种不同型号绞盘的收放电缆装置,由人工收放电缆转化为机械收放电缆,使2015年电缆损坏由936m降至199m。
2、目标可行性分析
小组成员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目标可行性分析
分析一:人工收放电缆劳动强度较大
经过分析,小组成员认为,如果研制出用作业机液压源作为驱动力的收放电缆装置,操作人员通过操作控制手柄实现绞盘转动和制动,操作人员则可由2人降至1 人,就可达到降低员工劳动强度,减少操作人员伤害的目的。
分析二:绞盘径向和轴向滑动造成电缆损坏
小组成员经过研究,如果在绞盘两侧安装与绞盘轴孔尺寸相配合的轴套对绞盘两端进行固定,使绞盘轴孔与中轴同
心,就可防止绞盘轴向和径向滑动造成的电缆损坏。
由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