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数据库系统原理分析.ppt

发布:2016-06-08约9.06千字共6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数据库系统原理 课程组成 考试 参考书 数据库的地位 数据库无处不在 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内容安排 第一章 数据库系统概述 1.1 引言 大量数据要存储在计算机中,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是: 实际应用对大量数据进行操作时要求: 因此,需要一个专门软件来管理数据------ 1.1.2 数据库管理系统与数据库 DBMS的功能 (续) 1.1.3 相关概念 (3)如何来描述事物的数据特征? ● 数据库系统( DBS ) (P6) 1.2 数据模型 两类数据模型 现实世界中客观对象的抽象过程 1.2.1 概念模型(实体-联系模型) 举例:两个实体型之间的联系 举例:多个实体型之间的联系 举例:单个实体型内的联系 概念模型的一种表示方法:实体-联系法 ( E-R图 ) 例如 1.2.2 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 ● 数据操作 1.2.4 最常见的数据模型 非关系模型 层次模型 网状模型 1.2.3 关系模型 ● 关系模型的数据操作 ● 关系模型的完整型约束 ● 关系模型的存储结构 1.3 数据库系统de结构 1.3.1 数据库系统的外部结构 1.3.2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 ● 外模式 ● 模式 ● 内模式 1.3.3 二级映象和数据独立性 ● 外模式/模式映象 ● 模式/内模式映象 ● 正是数据库的二级映象保证了数据库的外模式的稳定性,从而从低层保证了应用程序的稳定性。 1.4 数据库语言 数据定义语言(DDL) 数据操纵语言(DML) 数据控制语言(DCL) 1.5 数据库管理员与数据库用户 1.5.1数据库管理员 日常维护 1.5.2 数据库用户 1.6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 数据操作是指对数据库中各种对象的实例允许执行的操作的集合。包括操作及有关的操作规则。 数据库主要有检索和更新两大类操作。数据模型必须精确地定义这些操作。 数据操作是对系统动态特性的描述。 ● 数据的约束条件 数据的约束条件是一组完整性规则的集合。完整性规则是给定的数据模型中数据及联系所具有的制约和依存的规则。其目的是为了保证数据的正确、有效、和相容。 数据库中最常见的逻辑数据模型 ●层次模型 ●网状模型 ●关系模型 ●面向对象模型 ●对象关系模型 非关系模型 注意:这里讲的数据模型都是逻辑上的,是计算机能够理解,且被 DBMS 支持的数据视图。 在非关系模型中,实体用记录表示;实体的属性用记录的数据项即字段表示;实体间的联系转换为记录之间的两两联系。 ● 基本层次联系 非关系模型中数据结构的单位是基本层次联系。 它是指两个记录以及它们之间的 1:n(包括1:1)的联系。 Ri Rj Lij ● 定义 满足下条件的基本层次联系的集合。 (1)有且只有一个结点无父结点,称根结点; (2)根除外的其它结点有且只有一个父结点。 ● 基本特点 对任意一个给定的记录值,只有按其路径查看时,才能显示出它的全部意义。没有一个子女结点能脱离双亲记录值而独立存在。 ● 例子 (P21) ● 定义 满足下条件的基本层次联系的集合。 (1)允许一个以上结点无父结点; (2)一个结点可以有多个父结点。 网状模型的数据结构更具有普遍性,它还允许两个记录之间有多种联系。 ● 例子 关系模型时目前最重要的数据模型。关系数据库系统是采用关系模型来组织数据。 ● 关系模型的数据结构 从用户的角度来看,关系模型中数据的逻辑结构就是一张二维表。 ● 关系de一些术语 关系 元组 属性 码 域 分量 关系模式 注意:关系模型要求关系必须是规范化的。 关系中的每个分量都是不可分的。至少满足1NF (1)关系模型的操作包括: 查询 插入 删除 修改 (2)定义数据操作的方法有两种 关系代数 (如并、交、差、选择、投影、连接) 关系演算 (元组关系演算 域关系演算) 关系模型的数据操作是元组集合的操作。操作的对象和操作的结果都是关系。 实体完整性 参照完整性 用户自定义的完整性 实体完整性和参照完整性是通用完整性约束,由关系模型明确定义 关系模型中,实体以及实体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