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农业科技成果经济效益计算方法.doc

发布:2017-06-06约1.28千字共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农业科技成果经济效益计算方法 四川农科院《农业科技工作的经济评价方法》 1、 农业科技成果的经济评价指标和计算公式 1.1 新增总产量 = 单位面积增产量×有效使用面积 单位面积增产量 = 新成果单产-对照单产 1.2 新增纯收益 = 新增总产量-科研费-推广费-新增生产费 新增总产值 = 单位面积增产值×有效使用面积 1.3 科技投资收益率 = 新增纯收益 科研费+推广费+新增生产费 当新增生产费是0或是负数时,节约的生产费计入新增纯收益,科技投资益率按下式计算: 投资收益率 = 新增纯收益 科研费+推广费 1.4 科研费或推广费投资收益率 = 新增纯收益×科研单位应占% 科研费 = 新增纯收益×推广单位应占% 推广费 1.4.1 推广成效率 = 实际推广面积 ×100% 本区适应推广面积 1.4.2 农民得益率 = 单位面积新增产量(产值) 单位面积新增生产费 说明:当其不能确切统计因灾等原因失收和减产的面积时,可用下式 计算: 有效使用面积=推广面积×保收系数 保收系数 = 常年播种面积-常年因灾等原因失收和减产的面积 常年播种面积 从全国全省总的情况来看,保收系数一般可取0.9,但旱涝保收的地区取值应偏大,而在灾害频繁的地区取值应偏小。 单位面积增产量 = 多点调查(实收、测产)亩增产量或 单位面积增产量“控试”亩增产量×缩值系数 缩值系数 = 大面积多点调查亩增产量 “控试”亩增产量 缩值系数变幅范围在0.4~0.9之间,频率分布很不集中,平均为0.6~0.7。 单位面积增产量 =“控试”亩增产量×校正系数 校正系数 = 大面积多点调查综合应用各单项成果的亩增产量 各单项成果“控试”亩增产量之和 亩推广费用 = 本区总推广费用 本区各推广项目总有效使用面积 亩推广费用 = 本区本年总推广费用 本区本年新增加的新技术和推广面积 新增生产费 = 单位面积新增生产费×有效使用面积 节约生产费 = 单位面积节约生产费×有效使用面积 科研、推广和用户效益分摊比例:根据科研作用大小和技术难度分三等五级 一等为发明性质的成果,占50%; 二等一级为技术改进成果中获一、二等奖者,占40%; 二等二级为技术改进成果中获三等奖以下者,占30%; 三等一级为一般的引进和总结群众经验性质的成果,占10%; 三等二级为引进和总结群众经验性质的成果中技术简单者,占5%。 至于单位应占的份额,视推广的作用大小和推广工作的复杂程度:分为三等,一等为推广难度大的成果,占40%;二等为推广难度一般的成果,占35%;三等为推广较容易的成果,占30%。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