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地区抗风性能检测方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沿海地区抗风性能检测方案
风揭原理
沿海地区属于多风、强、台风地带,应以卓思检测提及方法:动态风荷加载进行常用状态检测,进以静态极限加载验证,两相结合验证系统抗风性能,从而提高建筑可靠性。
建筑围护系统检测方法
采用标准
CSA A123.21《动态风荷载作用下卷材屋面系统抗风掀承载力的标准检测方法》
MCIS-MBE-05《建筑金属围护系统检测与认证》
检测范围
对于送检的抗风揭性能检检测件应参考风洞试验的风压分布结果,按照不同风压区域分别进行。如果金属屋面的系统构造形式并不唯一,则应分别对不同构造形式逐一进行检测,特别说明的是,该抗风揭检测方法只适用于送检的系统构造形式,并不能对整体屋面系统负责。
检测设备
检测装置由上下压力箱、风源供给系统、测量系统、检检测件系统组成,实验室现有PBMJ7525和PBMJ7533两台套,其中PBMJ7525试验机长7500mm,宽2400mm;PBMJ7533试验机长7500mm,宽2980mm。两台试验机的檩条间距S,将根据工程项目实际或委托方的要求进行调整,两端悬挑间距E 将相应调整。
本试验箱体同时满足无檩体系屋面系统的安装检测,若需要对全支撑屋面系统进行检测的时候,檩条将拆除,压型钢屋面底板(或其它支撑底板)将安装在箱体两侧支撑横梁上,方向可选择。
检测程序
抗风揭检测是针对金属围护系统在动态波动风压的作用下出现系统疲劳特性的检测。动态波动风压检测是通过取风压荷载极限值,在10s内施加在检检测件上的动态反复循环风压作用来检检测件的抗风揭性能。这种检测可以较为真实的模拟出金属围护系统组成构件间的不同风力状态下的结构性能,通过对金属围护系统受损破坏情况的观察与分析,进一步能确定金属围护系统组成构件的风至破坏机理,从而为构件的选型及材料的性能分析,提供可靠的实验数据。
波动风压示意图所示,总的风压波动周期,包括压力上升时间,单个波动周期应≤10s。其中检测的风压值得最小维持时间为2秒。风压卸载至其设定检测压力值时,卸载时间应≤4s。
波动风压示意图
动态风压检测是检检测件的波动风压状态下的承载力试验,波动风压试验应以设计风压为基准,分别从设计风压的不同比例对检检测件进行波动加压试验,可参照下表动态负风压检测阶段及风压载入比值,从阶段A开始,按顺序完成各个阶段的检测。在判定风压等级时,取试件被破坏阶段所承受的波动风压等级的前一等级为该试件所通过的波动风压等级。
波动风压加载图
A阶段 B阶段 C阶段 D阶段 E阶段 风压加载 波动次数 风压加载 波动次数 风压加载 波动次数 风压加载 波动次数 风压加载 波动次数 0-12.5% 400 0 0 0 0 0 0 0 0 0-25% 700 0-31.5% 500 0-37.5% 250 0-44% 250 0-50% 200 0-37.5% 200 0-47% 150 0-56.5% 150 0-65.5% 100 0-75% 100 0-50% 50 0-62.5% 50 0-75% 50 0-87.5% 50 0-100% 50 12.5-25% 400 0 0 0 0 0 0 0 0 12.5-37.5% 400 15.5-47% 350 19-56.5% 300 22-65.5% 50 0 0 12.5-50% 50 15.5-62.5% 25 19-75% 25 22-87.5% 25 25-100% 25 25-50% 50 31.5-62.5% 25 37.5-75% 25 44-87.5% 25 50-100% 25
值得注意的是,一个真正的台风持续时间为13~14个小时,约50000秒,一次波动时间为10秒,则波动风荷载检测的基础数值5000次仅为一个台风周期的模拟。检测风荷载的分级实际上是模拟真实的台风变化,所以对于动态风荷载检测可要求要至少要高于5000次的检测。
另外如果待检测金属围护系统不能直接确定波动风压试验的设计风压值,则可以通过极限承载力检测进行试探性试验,而后在得到极限承载力的风压值之后取其1/2作为波动风压试验的风压值。
极限承载力检测方法
极限承载力检测是通过单次连续台阶加压,得出金属围护系统可承受风压的最高峰值。风压标准值是根据当地建筑风压标准、设计要求的规定确定,风压加压应分阶段进行,如下表所示,风压加压等级划分可以按实际需要进行分级,下表仅为分级示意,具体分级方法以检测方案所定分级为准,当加载至风压实验值的下一阶段,记录时间状态及相应的位移计残余位移数据。
如在检测工程中构件出现破坏或功能性损坏,试验终止,记录相应的分级风压值,观察并记录试件受损的状态。在判定风压等级时,取试件被破坏阶段所承受的风压等级的前一等级为该试件所通过的设计风压等级,并配有时时拍照和风压记录数据。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