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例文:《风向袋的制作》(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docx
习作例文:《风向袋的制作》(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风向袋的制作》选自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属于习作单元。本课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了解风向袋的制作过程,学习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内容包括:风向袋的制作原理、材料准备、制作步骤、注意事项等。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动手实践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2.培养学生细致观察、认真记录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乐于分享的精神,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五年级学生对科学实验有一定的认知,能够理解简单的物理现象和科学原理。在之前的科学课程中,学生可能已经接触过关于气象、风向的知识,对风向袋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学生对动手操作和实践活动普遍感兴趣,尤其是与自然科学相关的活动。学生的学习能力在逐步提高,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可能更喜欢合作学习,通过团队合作完成任务;而部分学生则更倾向于独立操作,独立完成学习任务。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1)部分学生可能对风向袋的制作原理理解不够深入,导致在制作过程中遇到困难。
(2)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材料选择、操作技巧等方面的问题。
(3)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可能难以将制作过程、观察到的现象以及自己的感受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篇结构清晰、语言流畅的习作。
(4)部分学生可能因性格原因,在团队合作中难以与他人沟通、协作。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首先通过讲解风向袋的制作原理,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制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2.设计实验活动,让学生分组合作完成风向袋的制作,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科学原理的理解。
3.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风向袋制作过程的视频和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每个步骤。
4.安排写作指导环节,指导学生如何将制作过程、观察和感受转化为一篇生动的习作。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教师展示一组关于不同风向的图片,如风车、帆船等,引导学生思考风是如何影响生活的。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风的方向是如何确定的?”激发学生对风向袋制作的好奇心。
3.引出课题:揭示本节课的主题——《风向袋的制作》。
二、讲授新课(15分钟)
1.讲解风向袋的制作原理:介绍风向袋的工作原理,包括风的作用、风向的判断等。
2.引导学生了解风向袋的制作材料:展示风向袋所需材料,如塑料袋、吸管、剪刀等。
3.讲解风向袋的制作步骤:详细讲解风向袋的制作过程,包括剪裁、折叠、粘贴等步骤。
4.强调注意事项:提醒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注意安全,如使用剪刀时要小心等。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进行风向袋的制作,并互相交流制作心得。
2.实验操作:让学生动手制作风向袋,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制作展示:每组展示自己的风向袋,分享制作过程中的收获和经验。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制作风向袋时,如何判断风向?
2.学生回答:教师点评,总结风向判断的方法。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教师提问:风向袋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
2.学生回答:教师点评,总结风向袋的应用场景。
3.教师提问:如何改进风向袋的设计,使其更实用?
4.学生回答:教师点评,鼓励创新思维。
六、核心素养能力的拓展要求(5分钟)
1.引导学生思考:风向袋的制作过程体现了哪些科学素养?
2.学生回答:教师点评,总结科学素养的体现。
3.教师提问:如何将风向袋的制作过程应用到其他科学实验中?
4.学生回答:教师点评,拓展学生的科学思维。
七、总结与反思(5分钟)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风向袋制作的重要性。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点评,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
教学时间总计:45分钟
知识点梳理
1.风向袋的制作原理:
-风的作用:了解风是如何推动物体运动的,以及风对风向袋的影响。
-风向的判断:学习如何通过风向袋的指示来判断风的方向。
2.风向袋的制作材料:
-塑料袋:了解不同类型塑料袋的特点,选择适合制作风向袋的材料。
-吸管:学习吸管在风向袋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固定吸管。
-剪刀:掌握剪刀的正确使用方法,确保剪裁准确无误。
-粘贴材料:了解不同粘贴材料的特点,选择适合固定风向袋部件的材料。
3.风向袋的制作步骤:
-剪裁:学习如何根据设计图纸剪裁塑料袋,制作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