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医基础理论9气血津液精神.ppt

发布:2017-02-10约4.98千字共5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三、血的循行 基本形式 血行于脉中,周而复始,循环不息,以灌溉全身。 基本条件 心气充沛、脉管通利、血液充盈 相关脏腑 心、肺、脾、肝 四、血的生理功能 濡养和滋养全身 《难经·二十二难》云:“血主濡之。” 反映在面色、皮毛、肌肉、筋骨、感觉和运动等方面。 神志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灵枢·营卫生会》云:“血者,神气也。” 化生经水、乳汁。 津液 基本概念 来源和组成 生成、输布和排泄 生理功能 一、津液的基本概念 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组织器官内的液体及其人体正常的分泌物,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二、津液的来源和组成 来源于饮食物,由脾胃化生。 由津和液组成。 质地 流动性 分布 功能 津 清稀 较大 布散于体表、皮肤、肌肉和孔窍,并能渗入血脉 滋养 液 浓稠 较小 灌注于脏腑、骨节、脑、髓等组织中 濡润 三、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 生成:源于水谷;与脾胃、大小肠相关。 输布:与脾、肺、肾、肝、三焦相关。 排泄:与肺、大肠、肾和膀胱相关。 水液代谢过程,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尤为密切,三脏中,肾为主宰。 《景岳全书·肿胀》 “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 四、津液的生理功能 滋润与濡养脏腑组织 参与血液生成 维持机体阴阳平衡 促进废物排泄 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气与血的关系 气与津液的关系 血与津液的关系 一、气与血的关系 气为血之帅 血为气之母 气能生血 气能行血 气能摄血 血能载气 血能养气 二、气与津液的关系 气能生津 气能行津 气能摄津 津能载气 “吐下之余,定无完气” 津能养气 三、血与津液的关系 津血同源 均来源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 “汗血同源” 津血互生 “夺汗者无血”,是指汗出过多的病证,不可再用放血或破血法。 “夺血者无汗”,是指大出血的病证,不可再用发汗之法。 津液 气 血 总结 生 生 行 摄 载 养 同源 行 摄 载 养 互生 精 基本概念 生成(来源) 贮藏和排泄 生理功能 一、精的基本概念 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本原的物质。 广义之精,泛指一切构成人体并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精微物质。 《渎医随笔·气血精神论》 “精有四:曰精也、曰血也、曰津也、曰液也。” 狭义之精,是指肾中所藏的生殖之精。 一、精的基本概念 生殖之精,是指藏于肾中具有生殖功能和繁衍生命的精微物质。 脏腑之精,是指机体从饮食物中摄取恶,经过脏腑生理功能过程所化生的营养物质。 先天之精,是指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与生俱来,构成人体胚胎的原始物质。 后天之精,是指来源于饮食水谷,经过脾胃运化而生成的精微物质。 二、精的生成、贮藏和排泄 生成 来源于父母生殖之精,依赖后天脾胃运化的水谷之精的充养。 贮藏 分藏于五脏,主要藏于肾。 排泄 脏腑之精濡养脏腑组织,化气以激发、推动、控制、调节各脏腑的生理功能。 生殖之精适度排泄以繁衍生命。 三、精的生理功能 繁衍生殖 生长发育 生髓化血 濡养脏腑 化气化神 神 基本概念 形成 生理功能 一、神的基本概念 神是对人体生命过程和整体生命现象的概括。 广义之神,是指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是对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高度概括。 狭义之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 得神 少神 失神 假神 目 两目灵活 两目晦暗 两目晦暗 目似有光 光 明亮有神 目光乏神 目无光彩 但浮光外露 面 面色荣润 面色少华 面色无华 面似有华 色 含蓄不露 暗淡不容 晦暗暴露 但泛红如妆 神 神志清晰 精神不振 精神萎靡 神识似清 情 表情自然 思维迟钝 意识模糊 但烦躁不安 体 肌肉不削 肌肉松弛 形体羸瘦 思欲活动 态 反应灵敏 动作迟缓 反应迟钝 但不能自转 《素问·六微旨大论》 “出入废则神机化灭, 升降息则气立孤危。” 神机,是指神对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和控制作用。 二、神的形成 神的物质基础是精。 神来源于父母生殖之精,伴随新生命的诞生而产生。 出生后,神依赖后天水谷之精、气血津液的充养。 三、神的生理功能 调节和控制脏腑功能活动 维系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统一 (生理和心理) 主持机体的卫外防御 是治疗取效的内在基础 神的分类 狭义之神,分为精神活动和情志活动。 精神活动 包括魂、魄、意、志、思、虑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