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名字里的故事》说课稿-2024-2025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统编版.docx
《口语交际:名字里的故事》说课稿-2024-2025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统编版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口语交际:名字里的故事》
2.教学年级和班级:2024-2025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统编版
3.授课时间:2024年10月15日
4.教学时数:1课时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通过分享和讨论自己的名字,了解名字背后的含义、故事和寓意,激发学生对语言表达的热爱,提高口语交际能力。课程内容紧密围绕统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口语交际部分,旨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交际技巧,提升语文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交流的能力,通过讲述自己名字的故事,提升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激发学生思考名字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家族传承,培养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
3.文化理解与传承: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理解名字中蕴含的文化传统和家族期望。
4.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激发创造性地使用语言表达个人情感和思想的兴趣。
三、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
-学生能够理解并讲述简单的故事。
-学生对基本的汉字和词语有一定的认识和积累。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三年级的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互动和分享。
-学生在语言表达上具有一定的模仿能力,喜欢通过游戏和活动学习。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倾向于直观、形象的教学方式,对故事和案例感兴趣。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可能不太懂得如何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名字故事。
-部分学生可能因为害羞或缺乏自信而不愿意在公众场合表达。
-学生可能对名字的文化内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引导和启发。
-部分学生可能对家族传承和文化背景了解不足,需要教师提供相关资料和背景介绍。
四、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统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以便于课堂上的查阅和讨论。
2.辅助材料:准备与名字相关的文化背景资料,如视频短片、名人家族树等,以增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和理解。
3.教室布置:将教室划分为小组讨论区,每组安排一名组长,以便于学生分组交流名字故事,营造互动和分享的学习氛围。
五、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通过提问“同学们,你们的名字是谁取的?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回顾旧知:简要回顾学生在之前的课程中学习到的关于语言表达的基本技巧,例如如何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2.新课呈现(约25分钟)
-讲解新知: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口语交际:名字里的故事》,讲解名字对于一个人的意义,以及如何在口语交际中分享名字背后的故事。
-举例说明:分享一些名人的名字故事,如李白、苏轼等,让学生感受名字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家族期望。
-互动探究:让学生分成小组,相互介绍自己的名字,并讨论名字的寓意和家族传承。
3.巩固练习(约15分钟)
-学生活动:每组选代表分享名字故事,其他小组成员倾听并给予反馈。
-教师指导:在学生分享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完善表达,提升交际技巧。
4.课堂总结(约5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强调名字背后的文化意义和个人故事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分享、多交流,提升口语交际能力。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采访家人了解自己名字的故事,并写一篇短文分享给全班同学。
-强调作业的重要性,并提醒学生在下节课前准备好分享内容。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1.导入
-教师以问题“你们的名字是谁取的?”开始,让学生自由分享名字的来源。
-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的语言表达技巧,为学生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课呈现
-教师介绍本节课主题,并讲解名字的重要性。
-教师通过分享名人的名字故事,让学生体会名字的文化内涵。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名字故事,教师巡回指导。
3.巩固练习
-每组选代表上台分享名字故事,其他学生倾听并给出建议。
-教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表达和交流。
4.课堂总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名字故事的文化价值和交际意义。
-教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交流,提升口语交际能力。
5.作业布置
-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采访家人了解自己名字的故事,并准备在下节课分享。
-教师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并准备好分享内容。
六、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文化背景资料:介绍名字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如古代命名习俗、姓名学的基本原则等。
-名人故事汇编:搜集一些著名人物的命名故事,如孔子、诸葛亮等,以及他们的名字对个人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