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戏剧的特性..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章 戏剧的特性
平时在剧场看戏,如果戏枯燥乏味,我们便会抱怨,说它“没戏”;如果这出戏引人入胜,看后让我们回味无穷,我们便会说它“有戏”说一出戏“有戏”或者“没戏”,实际上在说它是否具备戏剧的基本特性用一种更为通俗的说法,也即我们平时所说的“戏剧性”。
戏剧这种艺术形式有什么样的特性?戏剧性究竞为何物?对此,很多戏剧理论都有所论述,我们大体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类:
第一种是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说”。亚里士多德是在对史诗和悲剧的区分中提出自己的观点的他认为,史诗和悲剧都是对人的“行动”的摹仿,只不过摹仿的方式有所不同,前者是靠“叙述”来摹仿,后者是靠“动作”来摹仿这里,亚里士多德明确指出了悲剧的摹仿方式,也即其表现手段是“动作”,意指通过演员的表演来摹仿人的行动这是西方对戏剧特性的最旱界定,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第二种是“情境说”,认为戏剧的特性集中于“情境”最旱提出这一观点的是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狄德罗他说:“到目前为止,在喜剧里,性格是主要对象,处境只是次要的今天,处境却应该成为主要对象,性格只能是次要的过去,人们从性格引出情节线索,一般是找些能烘托出性格的场合,然后把这些情景串起来现在作为作品基础的应该是人物的社会地位、其义务、其顺境与逆境等依我看,这个源泉比人物性格更丰富、更广阔,用处更大”①狄德罗在这里讲的“处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情境”他把戏剧的特性归结为“情境”,这与他对美的根源和本质的哲学探讨分不开狄德罗认为,凡是能让我们感到美的事物,都是因为它们能让人觉察到其自身某种关系,而这种关系大多是指家庭关系、职业关系和友敌关系等等可以说,狄德罗的“情境说”是他的美学理论在戏剧艺术上的具体化。
第三种是“冲突说”,明确提出这一观点的是法国的布伦退尔他以自觉意志—意志冲突为主轴,阐述了自己的戏剧冲突观他认为,戏剧的对象和目的是表现人的自觉意志的发挥,当人的自觉意志的发挥受到阻碍时,就会产生冲突,这就是意志冲突后来,美国戏剧理论家劳逊又用“社会性冲突”进一步补充和发展了布伦退尔的“意志冲突说”,认为戏剧是处理社会关系的,一次戏剧性冲突必然是一次社会性冲突戏剧“冲突”说不但在西方具有很大市场,而且在中国,也成为影响最大的一种观点。
布伦退尔的“意志冲突说”出现后,有赞同者,也有反对者其中的反对者便提出了关于戏剧特性的第四种说法—“激变说”提出这一观点的是英国戏剧理论家阿契尔他认为,正如小说的特性是“渐变”,戏剧的特性则是“激变”,而非“冲突”阿契尔举出很多例证来阐明白己的“激变说”,但是,恰如“冲突说”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一样,“激变说”也并非适用于所有戏剧,很难自圆其说。
此外,法国戏剧理论家萨赛还曾从“观众”的角度提出过“没有观众就没有戏剧”的命题,但这种观点也只是从戏剧的观演角度突出了戏剧某一方面的特殊价值,而没有涉及戏剧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自身的本质特性
以上提到的这些理论家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戏剧艺术的特性进行分析,从而在不同程度上接近了关于戏剧艺术本质的真理真理永远是处于开放状态的,可以断定,随着人对社会、对自我认识的不断深化,随着戏剧创作领域的不断拓展,我们对戏剧特性的探索还会继续深入,还会更加丰富
其实,对戏剧艺术的特性的探讨,我们还是应该从它的最基本的表现手段中追寻。
我们前面已经讲过,戏剧是一种综合艺术,它把舞蹈、文学、音乐、绘画,雕塑等多种艺术形式融合为一体但“综合”并非平分秋色,也不是各自独立在戏剧中,占中心地位的是演员的表演,其他艺术形式仅仅是为演员的表演服务:剧本为演出提供文学依据;舞美为演出提供空间环境;音乐为演出烘托情感氛围既然戏剧中的诸种艺术形式都是为演员的表演艺术服务的,那表演艺术的表现手段便决定了整个戏剧艺术的特性。
演员的表演是以“动作”为表现手段的,演员的基本任务是摹仿人的动作以塑造鲜明的舞台形象虽然在表演风格中有“体验派”和“表现派”之分,但无论是“体验”还是“表现”,都不能否认“动作”在表演中的基本地位,不能否认“动作”是表演艺术的基础戏剧直接呈现的是人的动作,是有血有肉的人的动作在舞台上,我们看到奥赛罗悲痛得浑身战栗,看到李尔王绝望得狂号疾言,看到哈姆雷特苦闷探求,看到安提戈涅无助悲泣,所有这些,都没有叙述和影像的间隔,都是演员们依靠“动作”直接呈现于舞台上、作用于我们的感观的。
戏剧的表现手段是动作,戏剧创作的所有环节都必须围绕“动作”这个中心来完成:剧作家是动作的提供者,导演是动作的组织者,演员是动作的完成者或最终体现者所以,要弄清戏剧的特性,必须先明白戏剧艺术的特殊表现手段—动作。而一出戏有无戏剧性,也与是否正确地掌握和运用戏剧动作有着密切的联系。
但我们又应该看到,在戏剧创作的具体实践中,动作又不是一个孤立问题,它是与戏剧作品的其他构成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