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110kV变电站新建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东山110kV变电站新建工程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第二版)
批准: 年 月 日
审编写 1
2 编制依据 1
3 质量通病防治监理控制的主要工作内容及监督措施 2
4附件: 23
1 编制目的
1.1为了确保本工程实体工程质量,避免工程质量缺陷,避免因质量而造成返工的工期延误,工程本增加等缺陷。
1.2根据以往工程出现的质量通病,及处理经验。对可能发生的质量通病提前策划、研究、采取措施,避免工程质量缺陷发生做到事前控制以期达到工程质量合格。此特编写质量通病监理控制措施,明确本工程容易引发质量通病的部位和工序,以便更好地指导监理工作,最终实现工程质量目标.
1.3编制本措施,有利于加强对施工阶段现场施工质量的控制,有利于完善监理工作手段,为工程具备创优质工程提前预控。
2 编制依据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79号《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要求及技术措施》基建质量2010]19号《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流动红旗竞赛办法》《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优质工程评选办法》;《电力建设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规定》电建质监[2004]18号《输变电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实施》Q/GDW 248-2008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部分建标2011]102号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关于利用数码照片资料加强输变电工程安全质量过程控制的通知基建安全[2007]25号关于强化输变电工程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数码采集与管理的工作要求基建质量〔2010〕322号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质量通病防治的施工措
3.1.1.3预拌混凝土的含砂率应控制在 40%以内,每立方米混
3.1.1.4预拌混凝土进场时应检查入模塌落度,塌落度值按施工规范采用。
3.1.1.5严格控制现浇板的厚度和现浇板中钢筋保护层的厚度,特别是板面负筋保护层厚度,不使负筋保护层过厚而产生裂缝。
3.1.1.6阳台、雨蓬等悬挑现浇板的负弯矩钢筋下面,应设置间距不大于 500mm 的钢筋保护层垫块,在浇筑混凝土时保证钢筋不移位。双层双向钢筋,应设置钢筋撑脚,钢筋撑脚纵横间距不大于 500mm,应交叉分布,并对上下层钢筋作有效固定。
3.1.1.7现浇板中的线管必须布置在钢筋网片之上(双层双向配筋时,布置在下层钢筋之上),交叉布线处应采用线盒,线管的直径应小于 1/3 楼板厚度,沿预埋管线方向应增设φ6@150、宽度不小于 450mm 的钢筋网带。严禁水管水平埋设在现浇板中。
3.1.1.8现浇板浇筑宜采用平板振动器振捣,在混凝土终凝前进行二次压抹。
3.1.1.9现浇板浇筑后,应在终凝后进行覆盖和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 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性能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 14d。夏季应适当延长养护时间,以
3.1.1.10现浇板养护期间,当混凝土强度小于 1.2MPa 时,不得进行后续施工。当混凝土强度小于 10MPa 时,不得在现浇板上吊运、堆放重物。吊运、堆放重物时应减轻对现浇板的冲击影响。
3.1.1.11现浇板的板底宜采用免粉刷措施。
3.1.1.12模板支撑的选用必须经过计算,除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必须有足够的刚度、稳定性,平整度及光洁度。根据工期要求,配备足够数量的模板,保证按规范要求拆模。已拆除模板及其支架的结构,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后方可承受全部使用荷载。
3.1.1.13施工缝的位置和处理应严格执行规范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后浇带的位置和混凝土浇筑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执行。后浇带应在其两侧混凝土龄期大于 60d 后再施工,浇筑时应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其混凝土强度应提高一个强度等级。
3.1.1.14混凝土浇筑时,对裂缝易发生部位和负弯矩筋受力最大区域,应铺设临时活动跳板,扩大接触面,分散应力,避免上层钢筋受到踩踏而变形,并配备专人及时检查调整。
3.1.1.15工程实体钢筋保护层检测时,应对悬臂构件的上部钢筋保护层厚度进行检测。
3.1.2墙体质量通病防治的施工措施:
3.1.2.3应严格控制砌筑时块体材料的含水率。砌筑时块体材料表面不应有浮水,不得在饱和水状态下施工。
3.1.2.4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和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不应与其他块材混砌。砌筑砂浆的拌制、使用及强度应符合相关规范及设计的要求。
3.1.2.5填充墙砌至接近梁底、板底时,应留有一定的空隙,填充墙砌筑完并间隔 15d 以后,方可补砌挤紧,或采用微膨胀混凝土嵌填密实;补砌时,双侧竖缝用高强度泥砂浆嵌填密实。
3.1.2.6砌体结构坡屋顶卧梁下口的砌体应砌成踏步形。
3.1.2.7砌体结构宜在砌筑完成后 60d 后再抹灰,并不应少于30d。
3.1.2.8通长现浇钢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