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培养学生自主意识,提高学生自主能力.doc

发布:2017-08-28约3.16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培养学生自主意识,提高学生自主能力 江苏省 如东县兵房小学 (226412) 刘艳美 专家们预言:21世纪人类将出现重大变革,视角将由“环境自然”转投于人类自身的“主体自然”。去求索另一宇宙——人的身心小宇宙。这一前瞻性展望启示我们,关注学生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在主动学习中获得生动、活泼、完满的发展,应当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教育学》中也指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让学生主动发展。要让学生主动发展,在教学中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那么,怎样全面而不是教条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呢? 一、教师应把主体性教育思想由理念转化为自觉行为 我国现阶段小学教师的职责是:按着社会主义新时期的要求,遵循儿童个性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全面的培养和教育。通过启发、诱导,调动儿童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得儿童在知识、品德、智力、情感、性格及体格等方面都得到良好的发展,为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然而传统的教学多忽视儿童自主活动的权利,“教师中心论”导致课堂上师问生答,师讲生记,师令生从,师生关系畸形异化,课堂活力匮乏,学生智慧与个性压抑乃至衰件。现代教学理论告诉我们,学生是具有巨大潜力的生命个体,“离开了学生个体性发展,教学则失去了依托和生命力。”这就决定了师生间人格是平等的,关系也应该是民主的。这就要求教师改变角色意识,走近学生,成为他们的伙伴、知音、顾问和交换意见的参加者,做一个帮助发现真理而不是拿现成答案的人,使教学开放与流动。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皮亚杰: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支配……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创设情境,加强情感体验 语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把课上得生动活泼充满情感。采 用情感教学最有效的手段是创设情境,因为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当教师在指导学生读书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理解能力,把课文所表现的内容和情节通过语言描述、图片再现、实物演示、音乐渲染、表演描绘等手段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时,就会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自然地产生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联想和想象,激发出强烈的求知欲望。例如:教师教《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时,边介绍作者边随手几笔画出李白翘首遥望瀑布的神态。当学生慢速朗读“日照香炉升紫烟”时,教师快速画出初升的太阳、香炉山和几缕烟雾,并在相应的地方板书“香炉山”、“升紫烟”,接着引导学生根据板画译出本句的意思。然后老师又画出了瀑布等景致,并随着诗意巧妙地强化渲染,边画边指导学生理解,学生看着板画,仿佛身临其境,一下子激发了灵感。这样的教学真可谓教中有趣,学中有乐。 精心设问,鼓励质疑,激发求知欲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的,一个勤于思考的人,总是善于发现问题。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学生通过思考解决了教师提出的适中的问题,成功的喜悦会随之产生,这样就激发了再学习的兴趣,读书有所疑,方能读有所思;读有所思,方能读有所得。因此,教师在精心设问的同时,也要鼓励学生质疑,因为学生的认知过程仅仅停留在解疑这个水平上还是不够的,这样仍难以完成“从扶到放”,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教学任务。学贵有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有不断产生疑问,提出问题,才能主动地探求知识,在解决疑难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从而学会读书的方法。宋代朱熹所说的“读书无疑者,要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为长进”就是这个道理。 课内外联系,促进学习兴趣的延续 如果说一节课的开讲艺术在于“课伊始,趣亦生”的话,结尾的艺术则在于“课已尽,趣不尽”。所以,优秀的教师都很注意使用巧妙的结尾来强化学生在课堂上激发出的学习兴趣,并以此来引导学生的课外行动。可以根据不同的课文精心设计各种结尾:有的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补充和丰富课文的内容;有的引导学生对事物或生活做细致的观察;有的鼓励学生立志去探索科学的奥秘;有的则巧设悬念,促使学生主动去探索新的知识。例如:教了《鸟的天堂》后,让学生写《我是天堂一只鸟——画眉鸟的自述》小作文,这种充满情趣的作业自然地把学生带入了对课文的回味中,为他们抒发情感创造了条件,很容易激发起他们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既利于巩固知识,又利于发展个性,也利于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内心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希望,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尤为强烈。因此,我们应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