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二章多媒体设计.ppt

发布:2017-06-16约3.85千字共4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多媒体Authorware7.0课件制作教程 -第一部分课件设计基础篇 第2章 多媒体课件设计 授课教师:马炅 本章内容 1.1 教学需求分析 1.2 课件的教学设计 1.3 课件的系统设计 1.4 编写文字脚本 1.5 编写制作脚本 1.6 课件的评价 1.7 文字脚本和制作脚本的实例 1.1 教学需求分析 1.1.1 调查研究确定课题 1.1.2 确定开发目标 1.1.3 教学对象分析 1.1.4 课件的测评 1.1.1 调查研究确定课题 了解当前教学或训练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课件开发的任务,了解是否有已开发的类似课件,如果有,只有该软件达不到教学的要求,课件的开发才有价值。 认真分析开发的课件能在多大程度上解决所提出的问题,是否是最佳的方案,力求能切实解决提出的问题。 1.1.2 确定开发目标 图文并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友好的交互界面,实现个别化教学。 丰富的信息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节省教学资金,取代危险实验。 1.1.3 教学对象分析 了解教学对象的特征,使开发的课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提高课件的教学质量。 了解学习者为了学习新内容应具备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对学习的认识和态度。 了解学习者的特点,包括他们的年龄、性别、职业、学习能力、文化背景、工作经验等。 1.1.4 课件的测评 针对课件开发的每个阶段,要评价开发任务的进展情况和质量,特别是对教学需求分析、课件设计、生成课件、测试修改这几个阶段的工作要进行认真的评价,开发结束后,要评价整个课件的质量水平,确定开发目标的达到程度。 教学需求分析还包括确定课件的结构类型、开发队伍的组成、资金和时间的保证情况等。 1.2 课件的教学设计 1.2.1 分析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 1.2.2 确定教学策略 1.2.3 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运用 1.2.4 分析知识结构 1.2.5 形成性评价的设计 1.2.1 分析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是指通过在教学中使用了开发的课件后,学生应达到的水平。教学目标应根据课程的教学大纲或训练的要求来确定,还要根据学科的培养目标,以及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和具体的学科教学内容来决定。 教学大纲是整个学科教学内容的纲要,对教学大纲的深入分析、可以确定学科总目标和单元目标以及每个具体教学内容的认知目标。 1.2.2 确定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指为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所采取的手段和方法、需要的工具和最佳的途径。 1.事实教学策略 传授事实的策略一般为呈现信息或重复信息。 2.概念教学策略 概念教学可分为具体概念和定义概念。 3.技能教学策略 技能是指各种对心智的或对身体的行动以及对观念、事物和人所作的反应。技能可分为再生性技能和产生性技能。 4.原理教学策略 原理教学可采用讲解教学策略,一般是先呈现例子后讲述原理,再在实际中运用。 5.解决问题的教学的策略 解决问题的教学的策略为:创设解决问题情景;引导学习者提取和解决问题相关的规则、概念等;将问题分解为更小的部分,识别现有知识不能解决问题的症结;引导启发学生综合学过的各种概念经验等多种策略;运用发现学习的方法。 1.2.3 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运用 在教学设计中合理选择运用媒体,就可真正发挥媒体资源的作用,在选择媒体时应明确媒体的使用目标,媒体的使用目标为: 展示事实,形成表象。 创设情景。 提供示范,便于模仿。 呈现过程,解释原理。 设疑思辩,解决问题。 1.2.4 分析知识结构 所谓分析知识结构就是要了解教学内容中知识之间的层次关系和逻辑顺序。 一般的知识结构可分为并列结构、层次结构、网状结构,在课件中内容呈现的对应方式可分为分支结构方式、顺序结构方式和超级链接结构方式。 1.2.5 形成性评价的设计 在课件中进行形成性评价时一般都是考核的方法,即回答问题和做练习或测验,根据结果给出评价。 为了实现形成性评价,在课件中要设计根据教学目标提出问题的模块、接受学生的可能回答的模块以及进行判断给出评价和反馈的模块。 1.3 课件的系统设计 1.3.1 划分教学单元知识点 1.3.2 屏幕框面的设计 1.3.3 交互的设计 1.3.4 知识点间的跳转设计 1.3.1 划分教学单元知识点 课件的教学单元是指教学中的一个单一的相对独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子目标相对应。 教学单元又可细分为若干个知识点,知识点与教学单元子目标的下一级子目标相对应。(参见表1-3中学物理学“力及其力的量度”的教学单元知识点)。 1.3.2 屏幕框面的设计 1.框面的设计 屏幕框面是学习者学习的界面,设计主要是针对它们的大小、位置、色彩等。为了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屏幕框面上的元素是根据教学的需要而有所取舍的,甚至有的屏幕只有一个窗口元素。 屏幕框面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