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色项链上颗颗珍珠.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银色项链上颗颗珍珠
如果你不深入到南水北调的第一现场,可能就不会明白什么是泵站、河闸、干渠、暗渠、穿黄等工程;如果你不亲自到施工工地走一趟,也许就不会更深地明白什么是爱岗如爱家,爱事业如爱生命;如果你不亲眼目睹烈日下施工的场面,或许就不会被身披骄阳口含尘土却笑容满面斗志昂扬的施工者所感动;如果你不静心坐下来与那些豪放的汉子们交谈,抑或永远都不会知道这些永不知疲倦的躯体里深藏的一个个感人泪下,催人奋进的故事……
2011年7月12日,我随山东作家南水北调采风团走遍了南水北调山东线一期工程的主要施工点,领略了南水北调工程脉动齐鲁的壮观,感悟了一个个施工工地上热火朝天的动人场面,以及他们那些少有人知的攻坚克难,拼搏进取。在这儿,“水”成了南水北调的一个代名词;在这儿,由南向北调水的南水北调人,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每一件事,南水北调山东段中的每一个大大小小的工程,都如洒落的颗颗珍珠,在美丽富饶的山东大地上熠熠闪光。
第一颗珍珠
――来自高层的“论坛”
1952年10月30日,毛泽东主席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宏伟设想,50年来,科学工作者从未停止过南水北调的各项工作,做了大量的野外勘测和测量,并获得了一大批富有价值的成果。
“我们山东省为什么要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呢?这是因为南水北调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决策实施的优化我国水资源配置、缓解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工程分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通过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相连,构成我国水资源配置‘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总体格局。”在山东作家赴南水北调工程参观采访活动启动仪式上,省水利厅副厅长、省南水北调局局长孙义福慷慨陈词。
业务娴熟,知识渊博,博古通今,记忆力惊人的孙义福局长还给我们讲了自古代以来我国的治水情况及当前我国各大城市、农村的缺水状况。他从古代的神农氏、大禹、管仲到乾隆、左宗堂,到新中国的毛泽东、周恩来,历数古今的治水名人???他们的治水言行。他说:现在,我们中国有很多地方缺水,比如北京、天津、石家庄等。目前,中国最缺水的是甘肃省定西县,那儿全年降雨量只有250毫米左右,蒸发量却高达2500毫米以上。那儿的人一辈子只洗三次澡,即出生结婚死亡各洗一次,这还不算稀罕,稀罕的是流泪都要张开嘴喝点儿。至于我们山东省,最缺水的地方是鲁北和胶东,这次国家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山东线第一期工程主要是缓解山东最缺水地方的用水。
接着孙局长给我们介绍了南水北调山东段一期工程的概况及各施工站点的进展情况。他说:根据国务院2002年批准的《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山东段工程为南北、东西两条输水干线,全长1191公里,呈“T”字型输水大动脉,供水范围涉及我省13个市,71个县(市、区)。一期山东段共分为11个单项工程,静态投资172.2亿元,动态投资约230亿元。截止2011年6月30日,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山东段11个单项、54个设计单元有8个单项、50个设计单元获得批复并开工建设,累计批复初设概算186.3亿元,下达投资计划136.7亿元,到位资金114.7亿元,完成投资121.1亿元。除已建成的外,目前正在实施的工程主要为三大段,即南四湖至东平湖段(简称两湖段)、济南以东段、鲁北段。三大段工程建设项目主要有“三站三库四河一渠”。截止到目前,三大段工程已全面掀起施工高潮,各个项目都在加速推进。
听完孙义福局长的这段话,再看面容清瘦,精神矍铄的他,有一团光环正从其头顶冉冉升起,在阳光的斜射中闪着耀眼的光。
第二颗珍珠
――枣庄地盘儿上的“水”
带着对南水北调总体概况的朦胧印象,7月12日中午,我们一行十几人在炎炎烈日下从济南出发,踏上了去南水北调一线采风的路。
七月的骄阳格外热情,强烈的阳光径直地从头顶辐射下来,满含热望和矫情,被她吻过的山更加清秀了,被她吻过的水更加清澈了,被她吻过的树木更加葱茏了。透过车窗,放眼远眺,齐鲁大地上一派赏心悦目的繁荣景象。干线公司工会主席、综合部副主任高德刚一路不停地为我们介绍着南水北调工程山东段一期工程的建设情况。随着他的手指在那张超大地图上的滑动,我们的目光急切地从图上移到窗外,从窗外又移回到地图上。
我们到达的第一站是枣庄市的台儿庄区,台儿庄泵站的领导已在迎候我们的到来。台儿庄泵站是长江水流入山东后经过的第一站,也是南水北调东线山东段一期工程的第一站。人高马大,知识面十分宽泛的秦璞局长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为我们进行讲解。
从台儿庄泵站工程的站区和管理区,到第一期工程的设计调水量,到深入地下十几米的一个个立式轴流泵,甚至到每一个抽水机和水轮叶片,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