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药物静脉外渗的护理进展 》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化疗药物静脉外渗的护理进展
作者:肿瘤科卢铁霞
前言
1942年,美国发现氮芥,开创药物治疗肿瘤,即化疗
静脉输注化疗药物是化疗的主要途径
化疗药物静脉外渗是指化疗药物在静脉输注过程中渗出或浸润到皮下组织,轻者出现局部皮肤的红、肿、痛,重者出现皮肤溃烂、组织坏死、及深部结构的损害
护理难题
综述内容
化疗药物静脉外渗的原因
化疗药物静脉外渗的预防措施
化疗药物静脉外渗的处理方法
化疗药物静脉外渗的原因
药物因素
化疗药物的酸碱度、渗透压、浓度、本身毒性作用及其引起的I型变态反应、化疗药物对细胞代谢功能的影响,均较普通药物强烈,更易引起外渗
患者因素
血管、活动、配合程度
护理因素
知识缺乏与技术因素
化疗药物的分类
根据化疗药物外渗后对组织损伤的程度将化疗药物分为3类:
①发泡性药物:也就是强刺激性药物,外渗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如阿霉素(ADM)、丝裂霉素(MMC)、长春新碱(VCR)
②刺激性药物:外渗后可引起灼伤和轻度炎症,如足叶乙甙(VP-16)
③非发泡性药物:无明显刺激的药物,如环磷酰胺(CTX)、甲氨蝶呤(MTX)。、
化疗药物静脉外渗的预防措施
二、化疗药物输注中的预防措施
①用生理盐水建立静脉通道,确定针头在血管内方可输注化疗药物
穿刺成功后,妥善固定针头,严格落实输液巡回制度
正确拔针,正确按压
化疗药物静脉外渗的预防措施
一、化疗药物输注前的预防措施
①加强护士专科知识培训
②加强医护沟通,正确选择输液通道
③强化护士的穿刺技能培训
④加强护患沟通,提高患者的配合程度
化疗药物静脉外渗的预防措施
三、化疗药物输注后的预防措施
由于药物性质不同,嘱患者禁止任何形式的冷热敷
指导患者化疗后可用新鲜的马铃薯薄片和萝卜片局部外敷,或用喜辽妥局部外涂
指导患者多做肢体的运动,如按摩肢体末梢血管、轻搓手背等,以加快血液循环,缩短药物停留时间,减少刺激
化疗药物静脉外渗的处理方法
一、紧急处理
发现外渗后,立即停止输液,用空注射器抽2-5ml回血后拔针。抬高患肢,局部制动。药物外渗未完全恢复前,避免在患肢再行穿刺或输液。保持袖口宽松,使局部血液循环通畅
化疗药物静脉外渗的处理方法
二、局部封闭
传统方法①生理盐水5ml+地塞米松5mg+利多卡因50mg局部封闭,分6-8点局部皮下注射;②氟美松5mg+利多卡因100mg局部封闭;③1%-2%普鲁卡因2ml+氟美松5mg+生理盐水4ml局部封闭
静脉内外同时封闭:应立即停止输注,先不要拔针,应尽量抽出外渗药物,用2%利多卡因100mg+地塞米松5mg+生理盐水10ml配置成封闭液,把1/2的封闭液从原静脉通路缓慢注入静脉血管内,然后把注射针头轻轻退到皮下,边退针边推注剩余的1/2的封闭液,这样可以使封闭液更易接近外渗的化疗药物,起到最大效果
化疗药物静脉外渗的处理方法
三、拮抗剂的使用
①透明质酸酶
②硫代硫酸钠
③二甲基亚砜
④碳酸氢钠
化疗药物静脉外渗的处理方法
四、冷热敷
五、药物外敷
六、理疗
七、外科处理
八、心理护理
结语
化疗药物静脉外渗,不但给患者增加痛苦,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也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巨大困扰。因此,我们一定要系统分析发生外渗的原因,从而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一旦发生外渗,也应尽早积极处理,避免发生更加严重的后果。
参考文献
[1]娄婷,黄幼含.肿瘤化疗药物渗漏的预防和处理.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4,4(1):81-83.
[2]周际昌.实用肿瘤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87-202.
[3]李俊英,余春华,付岚,向秋芬.化疗药物外渗的危险因素及预防.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9):73-75.
[4]朱巧峰.化疗药物外渗的防护进展.全科护理,2012,10(5):1231-1232
[5]张金迎,杜良凤.化疗药物静脉外渗的预防及护理进展.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4):485-487.
[6]刘慧莲,陈映霞,范丽丽,许艳萍.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措施.现代肿瘤医学,2008,16(11):2035-2036
参考文献
[7]张燕姬,梁玉霞,孟华,等.喜辽妥霜剂治疗表皮静脉炎的疗效观察[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4):79
[8]张雪燕,周乐山.化疗药物静脉外渗的护理.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3502-3503
[9]徐惠丽.化疗药物外渗的临床护理进展.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3):106
[10]朱其聪,罗荣城。透明质酸酶、喜辽妥软膏治疗多西紫杉醇外渗性大鼠皮肤损伤[J].临床肿瘤学杂志,2007,12(4):259--263
[11]张香珍,刘碧娟.硫代硫酸钠保证顺铂在卵巢癌多程化疗中的辅助应用[J].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