峪煌煤业有限公司.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沁水峪煌煤业有限公司1.1交通位置
山西煤炭运销集团沁水峪煌煤业有限公司(简称峪煌煤业,下同)位于山西省沁水县西南的中村镇下峪村西一带,区划隶属于山西省沁水县中村镇管辖井田地理坐标为北纬35°32′40″~35°34′07″,东经111°57′10″~111°58′06″,批采215号煤层,南北长km,东西宽km,井田面积为2.1263km2,生产为45Mt/a。
峪煌煤业东北距沁水县城约12km,距中村镇约2km,沁水—中村公路在井田外北部约2km通过,向西可通临汾市,向东可通阳城县,北东距候(马)—月(山)铁路线沁水站37km,村间都有简易公路相通,交通较为便利(详见交通位置图1-1)。
图1-1交通位置1.2区域地质构造与井田地质构造
1.2.1区域地质构造
井田位于沁水盆地西南缘,近南北向的舒缓褶曲及断裂控制了该区构造,规模较大的断裂有三条,一条出现在固隆西北至白华一带的正断层,断层东部近东西向至土沃往南转南西向,主体倾向北;二为羊泉至上沃泉一带的正断层,断层东部近东西向,从土沃北偏东约5km处拐把沟开始,先转向南西,再换向北西,总体倾向南;三为中村西的正断层,北端走向北北东向,倾向南东,从中村(以西)往南转为南南东向,倾向南西西。此外,尚可见一些规模较小的近南北向及近东西向的断层,多为正断层。
1.2.2井田地质构造
井田位于沁水复式向斜构造的南缘弧形转折部,井田构造为走向北东,倾向北西的单斜构造地层倾角8~14°6条大小不等的正断层,井田东南部受断层的影响发育一小型向斜。内未发现环形陷落柱和岩浆活动,,总体构造属简单类型。
F1断层:位于井田中南部,走向北东~南西向,贯穿全井田,倾向南东,倾角80°,落差10~30m,延伸1800m以上,为正断层。该断层两侧发育有一组近平行、一组近垂直主断层的次生正断层组,断层延伸较短,断距较小。F2断层:位于井田东北部,断层走向北西向,倾向南西,断层倾角70°,落差约30m,井田内延伸约1000m。F3断层:落差5m,倾角80°,走向北东,倾向南东F4断层:落差3m,倾角80°,走向北东,倾向南东F5断层:落差3m,倾角80°,走向北西,倾向南西F6断层:落差3.6m,倾角80°,走向北东,倾向南东。
1.3井田内含煤地层为山西组和太原组。
山西组为一套陆相含煤地层,含煤1~3层,编号自上而下为1、2、3号,其中2号煤层为该区稳定可采煤层,其余为不可采煤层。含煤平均厚度m,本组地层平均总厚度m,含煤系数%。其中可采的号煤层厚度m,可采含煤系数%太原组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地层,含海相灰岩4~5层、含煤7~12层,编号自上而下为5、7、8、9、10、11、12、13及15号,其中15号煤层为井田内全区可采稳定煤层,其余煤层均不稳定、不可采,煤层平均总厚度m。本组地层平均总厚度m,含煤系数%。其中可采的15号煤层厚度2.m,可采含煤系数2.%。井田内可采煤层为山西组的2号煤层及太原组的15号煤层。
图1-2 地层综合柱状图
图1- 地层剖面图含煤地层 煤层编号 煤层厚度(m) 煤层间距(m) 煤层结构 顶板岩性 底板岩性 煤层稳定程度 可采性 最小-最大
平均 最小-最大
平均 矸石
层数 类别 P1s 2 3.35-4.30
3.75 94.3-145.0
117.35 0~3 简单~较简单 泥岩粉砂岩 泥岩
砂质泥岩 稳定 全区可采 C3t 15 2.40-2.55
2.48 1 简单 石灰岩 泥岩
粉砂质泥岩 稳定 全区可采 2号煤层位于山西组中部,煤层厚度3.35~4.30m,平均3.m。为全区稳定可采煤层,煤层结构简单~较简单,一般见0~3层夹矸,煤层顶板为泥岩、粉砂岩,底板为泥岩、砂质泥岩。该煤层在井田东部部分被剥蚀井田西南部被翼城上河煤矿破坏,南部和东北有空区。原煤水分平均为1.14%灰分平均为22.94%挥发分平均为10.44%全硫平均为0.39%发热量平均为33.41MJ/kg;属低灰~高灰、特低~低挥发份、特低硫、中热~特高热值无烟煤。
15号煤层位于太原组底部,煤层厚度2.40~2.55m,平均2.48m,为全井田稳定可采煤层,属结构简单稳定型煤层。一般含0~1层泥岩夹矸,煤层顶板为K2灰岩;底板为中厚层状泥岩、粉砂质泥岩。原煤水分平均为1.51%灰分平均为25.86%挥发分平均为12.50%全硫平均为4.50%发热量平均为32.62MJ/kg属中灰、低挥发份、高硫、中热值无烟煤。1.4矿井开拓方式
峪煌煤设计采用斜井开拓开采2、15号煤层一个主斜井,装备胶带输送机担负矿井的煤炭提升任务,井筒内设行人台阶及扶手兼作矿井的进风井和安全出口,主斜井倾角16°,宽2.7m,断面5.76m2,斜长373m;将原沁水县中村镇下峪煤矿二坑口的主斜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