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性教学”在中学数学新课改中应用初探.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反思性教学”在中学数学新课改中应用初探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界对“反思”(reflection)的关注越来越多,学者们从教育学、心理学以及人才成长的角度,对“反思”和“反思性教学”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探讨和应用模式研究。我国教育界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引入“反思性教学”的理论,并结合本国实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应用研究。当前,我国正在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自主权和责任感,实现教师的专业化,促使教师不断成长是课程改革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实践证明,在学科教学中运用反思性教学,能使教师将自身的教育实践活动作为研究对象,不断发现并解决与他们教育实践有关的问题,有利于教师的快速成长和课程改革的有效推进。因此,在中学数学新课改中应大力推广反思性教学。
一、对中学数学反思性教学的理解
中学数学反思性教学是指中学数学教师将自己的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学学科特点,运用新的课程改革理念,以及相应的数学教学理论和教育心理学理论对自己以往的数学教学实践,进行回顾、审视、评价,分析自己的教学理念是否先进,教学行为是否合理,教学过程是否完善,教学结果是否达标。并通过分析发现教学中的不足,针对不足设计出解决的方法,使问题在以后的教学实践行动中得到解决。
中学数学反思性教学是一种通过提高自我察觉水平,来促进数学教师能力发展的教学体系,它能够使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扮演着积极作用的角色;还能够帮助教师学会如何将自己内隐的数学教学理论归纳总结、外化和发展为显性理论,达到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行为,提升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中学数学反思性教学具有如下特征:
1.中学数学反思性教学以解决中学数学新课改教学问题为基本点,强调通过教师自身或教师集体发现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的方法,并在后续的教学实践中解决问题,具有较强的创新性。
2.中学数学反思性教学要求中学数学教师把数学教学过程作为“学习教学”的过程,通过向自己的数学教学实践经验学习,逐步成为研究型教师。
3.中学数学反思性教学以追求中学数学教学实践合理性为动力,教师不仅要完成数学教学任务,而且要追求更好的完成;不仅要知道自己的教学效果,而且要对效果及有关原因进行“为什么”的思考,无止境地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
二、中学数学反思性教学的类型
根据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萧恩的反思性教学理论,可知中学数学反思性教学有两种类型。一类是“对行动进行反思”,即在教学行动前或行动后开展反思性活动。在实际的中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对行动进行反思发生在课前对教学设计的思考上,以及在课后对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的思考中。另一类是“在行动中进行反思”,即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开展反思性活动。当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生成性的教学事件或事先没有预料到的问题,教师应能敏锐地觉察或感受到这些事件或问题,对它们进行即时地判断,并对数学教学过程作出即时的调整和控制。
三、中学数学反思性教学中的反思内容
1. “对行动进行反思”中的反思内容
(1)反思中学数学教学观
中学数学教学是以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为主的传授式教学观,还是倡导通过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方式,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以巩固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的数学新课改教学观。
(2)反思中学数学教学设计
在反思中学数学教学设计时,应按照中学数学课程标准,对教学设计方案进行全面的、系统的考察,如对学生集体或个体在数学知识、技能、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估是否符合实际;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否合理;教材分析是否透彻;教学方法设计是否恰当;课程资源和教学媒体的选择是否能满足教学需要等。对于通过反思发现的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予以矫正,必要时还可重新设计教学方案。
(3)反思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
数学教学活动结束后,应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进行整体的反思。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否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主动地,富有个性地获取知识;是否注意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重视引导和启发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勤于分析问题、乐于解决问题;是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积极地,目的明确地,主动热情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是否承认和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积极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努力让不同层次、不同个性的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是否注重学生认知结构的构建,在落实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研究数学问题的基本方法等。对于通过反思发现的教学过程中存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