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醉翁亭记》对比阅读练习题及答案「汇总」 .pdf

发布:2024-02-29约8.37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醉翁亭记》对比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醉翁亭记》对比阅读练习题及答案「汇总」

(一)

【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

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

文者,太守也。大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

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

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

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

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

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

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

无禾,岁且荐饥,狱讼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予虽欲优游以乐

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予,

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也?

(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1)太守归而宾客从也()(2)余至扶风之明年()

(3)既而弥月不雨()

18.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译文:

(2)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译文:

19.《喜雨亭记》突出表现出苏轼的思想感情,这与欧阳修《醉翁

亭记》的主旨有共通之处。(4分)

20.甲、乙两文中画线句子句式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的表达效果

是怎样的?(4分)

答:

21.甲、乙两文中画线句子句式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的表达效果

是怎样的?(4分)

答:

(二)

(甲)环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

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

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

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

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

心而寓之酒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故山得水而活,

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水以山为面,以亭为眉目,以渔钓为精

神。故水得山而媚,得亭而明快,得渔钓而旷落,此山水之布置也。

——《林泉高致》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2)名之者谁:

7.选出下列句子中古汉语句式不同的一项()(2分)

A.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B.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C.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

D.故水得山而媚,得亭而明快,得渔钓而旷落,此山水之布置也。

8.用现代汉语译下列句子。(4分)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

(2)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

译:

9.上面两段文字都写了山水之美,请你写出两个同时含有“山”

和“水”的成语。(2分)

(1)(2)

10.(乙)文的作者郭熙是宋代著名画家。假如他去游览琅琊山,他

会喜欢这座山吗?为什么?

答:

(三)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

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

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穿结,箪

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节选自《五柳先生传》)

(乙)环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