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H设备故障处理.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5.1 故障处理
5.1.1 SDH 传送网常见故障分类及故障定位原则
SDH系统的维护主要是对光线路和设备的维护,运行维护人员必须熟知系统的各方面情况才能做好维护工作,具体如下:
(1) 光缆线路情况:包括光缆的长度、芯数、接头、跳纤及光纤的衰耗值、备纤等各方面情况。
(2) 设备情况:主要包括设备的型号、配置情况、机盘功能、接口情况、面板上各种告警灯和指示灯的显示情况及组网情况;光端机的各种测试指标,如:收发送光功率、灵敏度等;设备供电电源情况;ODF架、DDF架、VDF架及网管系统的应用情况。
(3) 仪表、工具情况:SDH光传输系统常用仪表有:光功率计,光时域反射仪(OTDR),误码仪,2M话路分析仪等。要熟练掌握这些仪表的功能及使用方法。
1) 传输故障定位的原则
故障定位一般应遵循“先外部,后传输;先单站,后单板;先线路,后支路;先高级,后低级”的原则。
(1) 先外部,后传输
在定位故障时,应首先排除外部的可能因素,如是否断纤、是否交换侧故障等;
(2) 先单站,后单板
在定位故障时,首先要尽可能准确地定位出是哪一个站,然后再定位出是该站的哪一块板;
(3) 先线路,后支路
线路板的故障常常会引起支路板的异常告警,因此在进行故障定位时,应遵循“先线路,后支路”的原则;
(4) 先高级,后低级
即进行告警级别分析,首先处理高级别的告警,如危急告警、主要告警,这些告警已经严重影响通信,所以必须马上处理;然后再处理低级别的告警,如次要告警和一般告警。
2) 常见传输故障分类
(1) 光缆线路故障。包括光缆线路中断,光缆线路总衰耗过大等。
(2) 尾纤故障。包括尾纤断,尾纤弯曲半径过小,法兰盘接头有灰尘及尾纤头脏等。
(3) 单盘故障。包括线路板、2M板、时钟板、交叉板、主控板等器件损坏及由于环境、温湿度等影响板子正常工作等情况。
(4) 电缆故障。包括2M电缆中断,DDF架侧2M接口输入/输出端口脱落或松动而造成的接触不良及VDF架卡线松动等。
(5) 电源系统故障。包括交流停电,设备直流掉电及熔断器故障等。
(6) 网管系统故障。包括网管与设备之间的网线故障或系统异常而造成的ECC通道中断,死机等情况。
5.1.2 排除故障的一般思路
机房维护人员维护工作中,不免会遇见设备出现故障,在处理故障时,应该遵循一“查看”、二“询问”、三“思考”、四“动手”的思路。
1. 查看
首先到达现场后查看出现故障的现象,即查看设备的哪一部分出现故障,有何种告警产生,严重程度如何,造成多大危害等,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
2. 询问
观察完现象后,应询问各阶段现场人员,是何种原因造成了此故障,比如是否有人修改了数据、删除了文件、更换了电路板、停电或雷击、误操作等等。
3. 思考
根据现场查看的现象和询问的结果等,结合自己的知识作思考、分析,判断何种原因可能引起该种故障等,作出较为正确的判断。
4. 动手
根据前面三个步骤找出故障点,通过修改数据、更换电路板及芯片等手段解决、排除故障。
5.1.3 故障的原因
工程问题
工程问题是指由于工程施工不规范、工程质量差等原因造成的设备故障。此类问题有的在工程施工期间就能暴露出来,有的可能在设备运行一段时间或某些外因作用下,才暴露出来,为设备的稳定运行埋下隐患。产品的工程施工规范是根据产品的自身特点并在一些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规范性说明文件,因此,严格按工程规范施工安装,认真细致的按规范要求进行单点和全网的调试和测试,是阻止此类问题出现的有效手段。
外部原因
外部原因主要包括:供电电源故障,如设备掉电、供电电压过低等;交换机故障;
光纤故障
如光纤性能劣化、损耗过高,或光纤损断,光纤接头接触不良;中继电缆脱落、损断或接触不良;设备接地不良;设备周围环境劣化等。
操作不当
此类问题一般都是因为维护人员对产品了解不够深入所导致,也是在维护工作中最容易出现的情况。对设备的一些细节性的性能特点及注意事项,对新老设备的一些特点和差别以及新旧版本的一些特点和差别不是非常清楚的情况下,就冒然开通,往往就会产生一些问题。此类问题一般在现场改网,扩容,新老设备混用,新老版本混用,升级,使用新版本的备板,使用一些未经系统联调的板件的情况下易出现。
设备对接问题
传输设备传送业务种类的繁多造成对接设备的复杂,同时,各种业务对传输通道的性能要求也不完全相同,所以在实际使用中有时会存在对接问题。主要表现在线缆连接错误;设备接地问题;传输、交换网络之间时钟同步问题;SDH 帧结构中开销字节的定义不同等。
设备原因
主要包括设备自然损坏或板件的配合问题。一般在设备运行较长时间后,板件因老化出现的自然损坏。其特点是:设备已使用较长时间,在故障之前设备基本正常,故障只是在个别点、个别板件出现,或在一些外因作用下出现。
5.1.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