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利激励对公司业绩影响分析.ppt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股利激励对公司业绩影响分析
——以伊利股份和深振业为例
于金鹤
刘华茵
裴诗垚
正相关论
负相关论
区间效应理论
从同一时期选择了两家对股利激励产生不同反应的公司进行分析:伊利和深振业
两个公司的股权激励计划,对公司业绩产生了截然不同的影响 原因是多方面的
目录
研究综述
我国股利激励
现状
股权激励
案例分析
差异分析
目录
研究综述
2
1
3
区间效应理论
负相关论
正相关论
“利益汇聚假说”,认为更多的管理层持股回事管理层与股东的目标函数趋于一致,提高公司的绩效。持有这种观点的还有Francis和Smith(1995)、宋兆刚(2006)、葛文雷(2008)、潘颖(2009)、王君财(2010)等人。
Fama和Jensen(1983)指出:如果管理者拥有更多的所有权,那他就有更大的权力来控制企业,则他会更多地去追求自身的利益而偏离公司价值最大化这一目标,产生“管理者防御”效应。
管理者持股与公司绩效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但是这种关系并不是单一方向的。
持这种观点的主要有Morck Shleifer 和Vishny、Hemalin和Weishach 1991)等人
研究综述
目录
我国股份支付现状
从2005年截止2011年的一个统计,者6年间我国有249家公司推出股利激励预案,占A股上市公司近10%。但是最终实施的仅有95家,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已通过股东大会但是尚未实施的有7家,终止实施的有74家,另外的73家仍然处于董事会预案阶段。
年份
部分实施管理层股份支付的上市公司
2005
格力电器、桑德环境、新大陆、金发科技、农产品
2006
伊利股份、深振业A、万科A、泛海建设、中兴通讯、海南海药、泸州老窖、宝新能源、福星股份、凯迪电力、伟星股份、永新股份、苏泊尔、双鹭药业
2007
金螳螂、报喜鸟、新湖中宝、江西铜业
2008
南玻A、华星化工、德美化工、北斗星通、浙富股份、兴发集团、卧龙电气
2009
华神集团、远光软件、荣盛发展、石基信息、动力源、华胜天成、青岛海尔
2010
山河智能、斯米克、拓维信息、探路者、恒瑞医药、中国宝安、七匹狼、横店东磁、路翔股份、水晶光电、世联地产、富安娜
2011
沃尔核材、联化科技
伊利股份
A
深振业A
B
股利激励案例分析
激励方案的基本情况
从会计角度分析
从市场角度
激励方案的基本情况
从会计角度分析
激励方案基本情况及行权条件
目录
股利激励案例分析——伊利股份
伊利股份于2006年4月24日提出拟实施股利激励计划的方案
针对公司的总裁、副总裁等计29人共5000万份股票期权
占当时伊利股票总额的9.681%。
拟授予公司总裁的股票期权总数为1500万股,副总裁3人各500万股,其他核心业务骨干共2000万份。
首期行权时,上一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17%,且上一年度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不低于20%。
对于首期以后行权时,伊利股份上一年营业收入与2005年相比的符合增长率不低于15%。
目录
股利激励案例分析——伊利股份
选择能够综合反映企业收益能力的权益收益率和能够体现公司发展能力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作为业绩的替代指标,对伊利股份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当年及前后三年的业绩进行分析。
自2003年至2005年,伊利股份的净资产收益率呈现一个稳定的状态,2006开始下滑。从总体上看,伊利股份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并没有带来盈利能力的显著提升。
目录
股利激励案例分析——伊利股份
2003年至2005年之间伊利股份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平,从从2005年到2006年下降了约8个百分点,而从2006年到2007年急剧下降了18个百分点,2007年到2008年度继续下滑,即在股权激励实施后的两年内伊利股份的发展能力出现了严重滑坡,2009年与2008年相比,由于成功申请成为世博会专用奶制品,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才出现拐点,且仅增长了0.7个百分点。
目录
股利激励案例分析——伊利股份
伊利股份公布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前后,其累计超额收益率始终为负值,且在股权激励计划公布的第三天,累计超额收益率大幅降低至-0.21,表明伊利股权激励计划的发布带来了消极的市场反应。
激励方案
目录
股利激励案例分析——深振业A
深振业A于2006年2月24日公布股权激励计划实施办法
对象是公司的管理层,按照分配系数进行分配
该激励方案以公司年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作为基本业绩考核指标。
公司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在2006年度不低于9%、2007年不低于11%、2008年不低于11%
行权期为三年,并规定了相应的延期条件。
目录
股利激励案例分析——深振业A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