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新形势下的企业维修体系建设.doc

发布:2017-03-29约2.07千字共1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新形势下的钢铁企业维修体系建设 天津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天钢)是集烧结、炼铁、炼钢、连铸、轧钢、金属制品生产工艺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钢铁联合企业。2011年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101位,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第39位,天津市百强企业排序名列第8位。 在未来的发展中,集团公司大力推进六大发展战略,即主业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战略、成本领先战略、管理升级战略、绿色钢铁战略、和谐共建战略,推进企业的持续发展,把天钢打造成最具竞争力的现代化钢铁集团企业。 2011年设备系统积极应对钢铁产能严重过剩对企业经营带来的巨大压力,以深入开展“双对标”为主题的全员投入产出管理、大力开展技术创新、管理进步和职工队伍建设,全面完成年度各项奋斗目标,实现公司市场空间的最大化。不断打造新形势的企业设备维修体系。 一、加强基础管理工作 截止到目前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取得明显进步,其中:主要生产设备有效利用率95.97%,主要生产设备事故故障停机率: 1.72‰。单位产品备品备件消耗64.04元/吨钢,;设备维修费总计44377.94万元,折合吨钢102.86元/吨。经与宝钢、鞍钢、武钢、济钢、莱钢、昆钢、湘钢等国内22家大型钢铁企业对标,设备有效利用率和设备事故故障停机率达到对标企业的先进水平,单位产品备品备件消耗和单位产品维修费好于对标企业的平均水平。 全面构建公司设备管理信息化平台,规范设备全过程管理的基础工作,使设备管理整体水平迈入行业先进行列。从设备转产、资产管理、运行管理、维护检修管理、备件管理等几个方面搭建起全公司设备管理系统框架,力争年内完成设备备件管理模块的具体实施和试运行。 二、加强运行管理 建立健全点检质量考核机制,通过全员素质培训、诊断技术装备的开发利用,进一步突出点检对设备运行、设备检修的指导作用,全面实现真正意义的点检定修,提高对设备的掌控力。树立全员管理理念,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设备管理网络。尽快制定“维修技术标准”、“给油脂标准”和“维修作业标准”。 三、加强特种设备管理。 按计划完成全公司特种设备的检验。配合特检院对82台压力容器、10台锅炉进行定期检验,对查出的问题安排整改,保证设备运行安全。配合特检院对公司432部起重设备和正在使用的27部电梯进行定期检验;对电炉、1080高炉、成品库、钢绞线新安装的67部起重机、机电公司由老高线厂迁移到新高线厂的5部起重机进行验收检验。全年共发现起重设备隐患56项,目前已将起重设备隐患全部整改完毕。 四、圆满完成防汛工作。 根据公司防汛工作会议要求,组织了全公司雨季前的防雷设施的试验工作,完成了全公司1230点避雷装置的检测试验。完成全公司的继电保护校验和传动及高压电气设备的预防试验280台套。完成污水管道清淤5800米、雨水管道检查清理5000米。组织了公司汛期唯一的排洪河道赵家河的清淤工作。 五、设备诊断成效显著。 一年以来,每月对公司94台套高速旋转设备进行监测,并进行了分析与诊断,留存数据和频谱图,完成各厂提出的非计划设备诊断,提出故障原因和处理建议,共出具诊断书面报告单17项次,口头建议21项次,有效地避免了设备突发性事故发生。 每月对公司各厂128台套重点电气设备进行红外监测,以书面形式出具诊断报告1项次,口头通知5项次,并督促及时整改,避免了6次电气设备隐患发生,取得了显著效果。 六、加强设备维修管理 进一步深化检修体制改革,以规范保驾队伍管理为着力点,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健全考核机制。制定设备检修考核细则,以“队伍优良、安全为先、精心维护、高效检修”为管理宗旨,规定设备外委维护、检修工作的管理职责、分工以及程序,使管理有章可循。 强化润滑管理。严格制度,规范程序,减少由于润滑不良引起的事故故障和能源损失,向润滑要安全、要效率。在全公司油品检验的基础上,指导各用油单位降低吨钢油耗,积极探索由按期换油变为按质换油的办法,延长油液使用周期。并建立新油理化指标数据库,使新旧油液对比找到油品的变化趋势,判断设备的运行状态。积极探索润滑油品国产化公关,降低费用。制定了《油液监测管理制度》、《公司重点润滑液压站油液监测标准明细》、《公司重点润滑液压站油液监测记录》和《油液送样及检测报告签收记录》,为公司油品科学管理,降低采购成本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定期对全公司197台套液压润滑站油液进行监测。其中有异常的报告20项次,及时采取整改措施,有效地避免了设备事故发生,节省外委油品检测费用55万元,间接经济效益达500万元。 七、技术攻关成效显著、技术创新效果明显 在设备技术攻关中,紧密结合现实生产,解决工艺、设备等技术难题,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