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廊坊市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模式及机制探析.doc

发布:2017-06-05约3.17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廊坊市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模式及机制探析   摘要:近年来,廊坊市把发展的战略基点转到科技创新上,推动经济发展向科技引领、创新驱动转变,高新技术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据此,分析了廊坊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模式,以及“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协同创新”的创新机制 关键词:廊坊市;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2017.05.007 1产业创新的主要模式 1.1技术推动发展模式 20世纪70年代,阿伯纳西和厄特拜克以产品创新为中心,提出了产业创新动态过程模型,揭示了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经济获得快速发展主要得力于通过引进、模仿和自主创新为主线的产业技术政策 1.2政策拉动模式 美国政府通过实施大量的长期项目带动技术进步。1984年,美国开始实施“星球大战计划”,通过军用技术民用化,保持高新技术的领先,促进经济增长 20世纪60~70年代,韩??高技术政策的主要目标是引进和消化国外的先进技术;90年代后,韩国企业在政府的金融、税收等政策的扶持下开始走自主研发之路、极大的推动了产业创新活动的发展 1.3校企、企企合作模式 韩国从上世纪50年代的一个贫穷的农业国通过“外贸立国”转变成为现代工业国,其中一个关键因素是韩国政府和企业之间的互动支持,以及企业集团之间的战略结盟 1.4环境驱动模式 产业的创新与发展会受到经济环境、竞争规则、文化背景和人才等多因素的影响。有关产业组织的理论研究表明,某些国家或地区的特定产业取得的成就明显超过别的国家或地区,例如印度的软件制造业、德国和日本的汽车工业等 2廊坊市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模式分析 2.1“北京研发、廊坊转化”模式 北京是全国科技创新研发最活跃的地区,全国近三分之一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近一半的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近三分之一的国家专利都聚集在北京,知识外溢效应明显,仅中关村每年就有八成的科技成果在外地转化。廊坊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转移的集中承载地,利用独特的地理优势吸引大量来自北京的研发成果在廊坊孵化转化。“北京研发、廊坊转化”已经成为廊坊市高科技产业创新的主要模式 目前,廊坊市已经吸引北京中关村200多家企业在廊坊建立了分公司或分支机构,全市九成规模以上的科技型企业与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30多家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签署合作协议。廊坊先后吸引了清华大学重大科技项目中试孵化基地、中关村软件园人才培养与创新创业平台等15家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基地纷纷落户。廊坊市还吸引了来自京津的大量高端人才及500多项的科技成果在廊坊转化 2.2构筑创新驱动平台 廊坊市已构建形成“园区承载、创业孵化、科技金融”等创新平台促进廊坊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廊坊市已建成6家高新区,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5家、省级以上农业科技园区8家。截至目前,全市市级以上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等孵化平台总数达到88家,孵化场地面积13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和创新团队达1000余家(个)。2015年,廊坊市财政出资15亿元设立9支科技金融专项基金,通过各种方式与社会资本合作,为京津科研成果在廊坊转化提供了资金保障 3廊坊市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机制分析 廊坊市正努力构筑“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协同创新”的高科技产业创新机制 3.1创新以市场为导向 高新技术产业竞争的核心不完全体现在产品和技术的先进性,更为重要的是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这个需求,包括市场对产品的需求、生产技术升级的需求、管理水平提升的需求等。只有有了需求,科技创新才会有实际价值。需求是创新的起点和终点,效益是创新活动价值的体现,要以需求推动创新思想、创新活动的产生与发展。只有符合需求的技术创新才会有生命力。企业要坚持需求导向,从政策引导、制度设计等方面,大力支持实用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企业稳健发展 3.2研发以企业为主体 不可否认,政府主导的高新技术创新和高校科研存在技术研发与市场需求的衔接和融合问题。创新研发要突出企业主体地位,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要完善以企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研发创新体系 截至目前,廊坊市八成以上的大中型科技企业拥有独立的研发部门。并且取得了显著的科研成绩,一批全国及全世界领先的成果在廊坊产生。清华科技园建成电子封装技术、微纳米材料等8个研发中心,是中美科技企业交流合作和技术转移平台。新奥集团煤自主研发的无井式煤炭地下汽化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汉王制造有限公司研发了“世界第一台嵌入式双摄像头人脸识别系统”。鑫谷光电股份公司研制成功了世界第一只通用型1W、3W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