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化品(生产)事故案例分析培训.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间接原因: 1、企业内部安全管理混乱,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不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 2、未对职工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培训,职工缺乏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未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急救援措施不到位等 。 案例十二 浓硫酸罐爆炸 1996年11月12日,张家界某化工厂浓硫酸储罐发生渗漏,倒罐后,维修人员进行焊补作业,当焊补接近结束时,发生爆炸,爆炸将储罐锥形顶盖从焊缝处撕裂后抛落到8米远的围墙边,2名焊工受伤。 主要原因: 常温下,铁与浓硫酸不反应,但在较高温度下,会发生反应,温度越高反应越快,焊补作业时,电焊温度高,使用罐体与罐内剩余的浓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氢气不断积聚,达到爆炸极限,被电焊火花引爆。 案例十三 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 2005年3月29日,江苏淮安市境内,一辆山东装有液氯危险品的运输车,行至京沪高速公路,与一辆鲁货车相撞,导致液氯运输车侧翻液氯泄漏。 31人中毒死亡,214人中毒,5000多户、10000多村民被紧急疏散。 事故间接原因 — 济宁市科迪化学危险货物运输中心对挂靠的这辆危险化学品运输车疏于安全管理,所运载液氯的生产和销售单位山东沂州水泥集团化工公司无安全生产许可证 — 运输中心未履行监督和检查职责,未及时纠正车主使用报废轮胎和车辆超载行为 — 押运员无工作资质,未参加相关培训和考核,不具备押运危险化学品资质,不具备危险化学品运输知识和相应的应急处置能力,导致伤亡事故损失扩大。 事故性质 — 由于使用报废轮胎、严重超载、事发后肇事人逃匿,由交通事故导致的液氯泄漏特大事故 事故直接原因 — 车辆核载重为15吨,实载40.44吨,超载169.9% — 使用报废轮胎,安全机件不符合技术标准。导致左前轮爆胎,行驶过程中槽罐车侧倾,致使液氯泄漏 — 肇事车驾驶员、押运员在事故后逃离现场,未及时报警 案例十四 淄博市临淄华欣工贸有限公司“4.27”爆炸事故 2009年4月26日21时左右,淄博市临淄华欣工贸有限公司某经理使用旋片式真空泵清理液氩储罐内的残余液氩。4月27日0:10左右,运行的真空泵发生爆炸,造成1人死亡。 主要原因分析: 液氩属于第2.2类液化不燃气体,沸点-185.9℃,汽化比为1:780,盛装液氩的容器遇明火或高温可使容器压力急剧升高而爆炸。液氩在液化状态下具有的低温、遇高温汽化、可致普通金属脆化等特点,应选用低温柱塞泵输送液氩。旋片式真空泵为常温真空泵,处理介质为常温气体。根据液氩罐使用说明书,处理液氩残液应采用排放式,禁止采用抽真空处理。操作人员擅自使用不具备处理深冷液化气体的旋片式真空泵清理液氩储罐内的残余液氩,旋片式真空泵长时间在低温状态下运转,造成其金属材质脆化、强度降低,当液氩罐内残存的液氩抽入真空泵后,迅速汽化膨胀,致使真空泵超压爆炸 案例十五 桓台县久久化工有限公司“3.23”爆炸事故 2009年3月23日17时左右,桓台县久久化工有限公司露天放置的5#固化剂发生爆炸并引发火灾,致1人死亡,6人受伤 2007年1月1日,李庆明与田志广、耿佃胜签订合作协议,提供生产场所,由田志广、耿佃胜自主生产经营5#固化剂,期限5年。 2009年3月23日17时左右,桓台县久久化工有限公司露天放置于甲醇仓库南墙偏西侧被使用单位因质量问题退回的约100桶左右成品5#固化剂(主要成分为过氧化甲乙酮的邻苯二甲酸二甲酯溶液)突然发生爆炸并引发火灾,爆炸冲击波将5#固化剂二车间西端北墙、甲醇库房仓库西端南墙推倒,厂房损毁。火灾发生后位于甲醇库房内的田志广冲出仓库后,跌入爆炸冲击波炸出的土坑内死亡。事故还造成5#固化剂二车间及仓库内6名工人受到不同程度的化学灼伤和烧伤,其中1人重伤5人轻伤。 原因分析 直接原因:不按规定存放。 5#固化剂主要成分为过氧化甲乙酮的邻苯二甲酸二甲酯溶液,过氧化甲乙酮属于第5.2类有机过氧化物,属强氧化剂,遇明火、太阳直射、高温、摩擦、震动、撞击,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过氧化甲乙酮纯品的加速分解初始温度为65℃左右,应储存于阴凉、低温、通风良好的不燃库房内,防止太阳直射。 该公司露天置放固化剂长时间处于太阳直射范围内。经过长期暴晒的5#固化剂包装桶温度存在达到60℃以上的可能性,而且由于该产品为混合物,分解温度有可能更低,包装桶盖也没有透气装置或透气孔,导致过氧化甲乙酮缓慢分解,密闭的塑料桶内压力不断增大,最终导致包装桶爆裂后发生剧烈连锁分解爆炸 。 间接原因: 1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