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刘华--渤海湾盆地断裂晚期活动特征与新近系油气成藏.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文安斜坡泥岩声波时差特征平面分布图 欠压实区 正常压实区 洼陷内的地层流体压力差是烃源岩排烃的主要动力。在异常高压的驱动下,油气向上部的压力相对低值区运移。 2、地层压力分布特征 * * * * * * 渤海湾盆地断裂晚期活动特征 与新近系油气成藏 报告人:刘 华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1年11月9日 第七届全国油气运移学术研讨会 汇报大纲 一、问题引出 二、冀中坳陷新近系油气分布规律 三、饶阳凹陷断裂特征与新近系油气成藏 四、霸县凹陷断裂特征与新近系油气成藏 渤海湾盆地近东西向地质剖面图 A A/ 自西向东(向渤中凹陷方向),断层停止活动时间逐渐变晚,新近纪断层活动性增强,上部成油组合储量所占比例增大。 一、问题的引出 渤海湾盆地近南北向地质剖面图 B B/ B B/ 自南向北(向渤中凹陷方向):断层停止活动时间逐渐变晚,新近纪断层活动性增强,上部成油组合储量所占比例增大。 一、问题的引出 坳 陷 对 比 内 容 都存在断层、不整合、渗透层三种供油通道,其中逆牵引背斜为断层供油、披覆背斜为不整合与断层联合供油。但因冀中坳陷新近系油气供给量相对较小,像羊三木、孔店油田远距离不整合面供油的情况可能性小 供油方式 古近系砂岩储层发育 古近系砂岩储层不发育 古近系砂岩储层发育 古近系砂岩储层和古潜山都很发育 古近系储层和古潜山发育情况 由陆地向海域,沉积相由山麓堆积、冲积平原相—河流平原相的粗碎屑岩为主,到渤中凹陷出现滨浅湖相沉积,冀中坳陷储层厚度相对较小,盖层条件最差。 储、盖层特征 由冀中坳陷向海域,主力烃源岩层位逐渐变新,渤中坳陷多一套Ed组有效烃源岩,供烃量较大 烃源岩特征 4.8~2Ma的渤海运动特别活跃 活跃性比冀中坳陷强,特别是靠近海域的部分 有一定的活跃性,特别是饶阳凹陷 新构造运动 活跃性 沉积厚度最大,达4000m 强烈沉陷,沉积厚度较大,歧口凹陷为2500m左右,沾化凹陷为1500m左右,但不如海域的渤中凹陷 沉积厚度较小,保定凹陷仅900m,饶阳凹陷较大为2000m Q+N沉积 厚度、速率 渤中凹陷 沾化凹陷 歧口凹陷 渤中坳陷 济阳坳陷 黄骅坳陷 冀中坳陷 渤海湾盆地各坳陷新近系成藏条件对比表 规模较大且活动期长的断层是新近系油藏成藏的关键 黄骅坳陷远距离不整合面供油模式 歧口凹陷油气成藏模式 沾化凹陷网毯式成藏模式(据王永诗,2006) 渤中坳陷成藏模式(龚再升,2001) 1、断层晚期活动强度多大能形成新近系油藏? 2、活动弱的晚期断层能否形成新近系油藏? 3、一个凹陷中如何制定新近系油气勘探方向? 一、问题的引出 渤海湾盆地凹陷类型分布图 (池英柳、杨池银,2000) 二、冀中坳陷新近系油气分布规律 冀 中 坳 陷 冀中坳陷新近系油气分布图 饶阳凹陷各层系 霸县凹陷文安斜坡带新近系原油来源于霸县洼槽,运移距离较远。 饶阳凹陷留西-留北地区新近系原油分布近油源,富集层系多。 原油分布集中,并与沙一下和沙三上烃源岩相对应。 汇 报 大 纲 一、问题引出 二、冀中坳陷新近系油气分布规律 三、饶阳凹陷断裂特征与新近系油气成藏 四、霸县凹陷断裂特征与新近系油气成藏 三、饶阳凹陷断裂活动特征与新近系油气成藏 1、 留西-留北地区断裂分布特征 六条主控断裂 北东、北北东走向 东部西掉、西部东掉 帚状断裂体系 留西-留北地区Ng底断裂平面分布图 留 路 断 裂 留 留 留 断 裂 断 裂 断 裂 412 17 18 铲式扇 多级y字型 东部断阶带 洼槽及背斜带 留北地区 2、断裂活动性分析 南弱北强 南:生长指数<1.05 古落差 <40m 北:生长指数达1.15 古落差达140m A 东部断阶带 留路断裂 留412断裂 留17断裂 南 北 南 北 两断裂基本停止活动 生长指数在1.05左右。 1.05 1.05 Nm组沉积时活动性基本停止,生长指数在1.05以下,古落差一般小于30m。 B 洼槽及背斜带 留18断裂 留79断裂 大王庄东断裂 Ng组:活动性较强。 留18和留79断裂: 南弱北强的趋势,生长指数最高达1.25左右,古落差达70m。 大王庄东断裂: 呈两端弱中部强的趋势,生长指数最高达1.31 南 北 南 北 南 北 南 北 1.05 1.05 1.05 2、断裂活动性分析 Ng组沉积时,活动微弱,生长指数在1.1左右,古落差大都在30m左右。 C 留北地区 河间断裂 路4和F5断裂 Nm早期活动性强。断裂中南部活动性强于北部。 河间断裂:生长指数最高达1.35以上,古落差达130m。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