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批评与评价标准.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章设计批评与评价标准 设计批评与评价标准 3.1设计批评 设计批评的标准 设计批评的理论 现代设计批评 设计师的素质与技能 设计师职业素质 设计师的职业技能 (1)艺术批评与设计批评 A.艺术批评 “艺术评论是对正在展出的一件艺术品的直截了当的描述,通常很少甚至不对艺术作品作说明或判断,最后往往有着‘还是不看展览’的建议。而艺术批评更加注重对一件艺术品的价值和意义作出评估,这种评价通常以公认的批评标准为基础,并对如何得出评价结果作出解释。一个批评家的知识和审美取向在这里起重要作用。” B.设计批评 一方面,设计批评成为设计活动向前发展的动力。 另一方面,设计批评始终引导着大众消费与审美趣味。 开展设计批评:一是普及设计教育,提高全民审美能力的有效手段,二是能够提高设计人员本身的洞察力、分析力、判断力以及宽阔的视野和灵活性,从而增强作品的设计水平。 设计批评的目的是要通过对设计存在的不足的批评,提出更合理的设计理念,设计与大众生活方式相配套的合适产品,满足他们的要求,从而推动整个社会向前发展。 C.设计批评与艺术批评的关联 设计批评究竟应该有哪些方面不同于艺术批评呢?从设计与艺术的不同本质分析,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艺术作品一般情况下没有实用价值,也就没有功利目的考虑;而设计首先考虑的是产品的实用功能,所以设计批评必须包含对功能设计的批评,而不单是审美欣赏的批评,故更具客观性。 其二,艺术追求崇尚体验,更倾向于心灵的感动性,而不求视觉效果的装饰性;而设计是功能性与所依托的科学技术和审美价值艺术的结合,它所追求更多的是艺术所表现出来的形式美。 其三,艺术作品的思想意境具有相对独立性,很少考虑其他因素;而设计则更多地考虑人、机器与环境的关系,不同于艺术审美体验较多停留在视觉或听觉感觉上,更多地需要用人的全部感官和感觉来体验,甚至包括行为方式上的体验。 其四,艺术意蕴总是处于含蓄的、象不尽意、境在画外、似与不似之间这种状态;而设计有着明确的目的,如功能第一,不可模棱两可,所以设计批评必须理性化,甚至是科学化,要能够明确评判设计意图的合理性。 其五,艺术追求情感表达,往往通过模仿外在事物而得到传达,同时也希望通过艺术作品来熏陶人的心灵;而设计并不深入内心世界的底层,它只求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为设计目的服务,以达到智力的愉悦和满足,所以设计批评与艺术批评不同,主要不是情 感评价,而是客观评价,以促进人类的创造智慧为目的,更好地为现实生活服务。 其六,艺术只面对艺术公众,不太理会非艺术公众的态度,往往自己持超越的态度;而设计却不同,它是为广大公众服务的,其对象是全社会公众,以满足全社会公众需要为最终目标。 其七,艺术传统是历史上无数伟大艺术作品积淀起来的精神传统,有着很强的延续性和生命力,它对当代艺术批评有着重要的影响力;而设计就像科学技术一样,新的东西总是要取代旧的东西,以满足人类求新、求变的理性本能。 其八,艺术的创作手段是个性化的手艺,而设计产品是通过标准化来完成的,现在电脑和现代设备已经能满足这种标准化的工艺要求,而不再需要手工艺制作完成。所以,设计批评就更多注重设计创意及对社会价值的批评,而不必仅停留在制作者身上。 (2)设计批评标准的三个尺度 何谓好的设计,不同的历史时期会有不同的答案和评判标准。英国设计批评家尔纳·格雷说:“普遍意义的、绝对的‘优良设计’是不存在的。因为人们的趣味没有绝对的原则:虽然可能存在标准,而标准总是很高的,却绝不可能是严格的、一成不变的。那么,进一步而言,也就不存在一种我们能以之为依据去创造或者评价‘优良设计’的固定格式了。好的设计的确可以辨认出来——但却是我们主观辨别出来的,我们可以宣布我们的判断,却不能够预言未来的判断。‘什么是好的设计’这一问题,的确是一个纯语言上的两难命题。” 我们可以从人文意识、功能性及市场性等方面来阐述设计批评标准的三个尺度。 A.设计的人文意识 人文意识应成为设计批评的尺度。设计是创新的、形式的、审美的、视觉的、个性的,这就必须要求设计有艺术性、人文性;其次,当代设计讲究可持续发展,讲求生态设计,要以人为本,这也需要设计要有人文意识,所以人文意识成了设计好坏的基本尺度和现代设计批评的基本标准。 B.设计的功能性 设计的功能性是设计最基本的特征,也应该是设计批评的尺度之一。所谓功能性,就是指一件物品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具备的条件,比如所需要的形态、结构、用途等。我们通常说功能是由结构决定的,一件产品有什么样的物质结构,便会产生什么样的功能,这被称为“同构同功”。 C.设计的市场性 为什么要把市场性当成设计批评的尺度?这主要是由它的自律特性和我国目前的设计现状所决定的。市场性是设计的特征。 设计本身是生产过程中一个重要因素,它与生产、管理和消费密不可分,它们之间相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