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现代史专题7.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臭名昭彰的“解放”实际上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的暴力和一连串的侮辱。 法令规定:农民的住宅旁边的园地可以赎取,向政府缴纳60卢布的法定赎金,六个月之后就可以获得所有权。 赎地必须得到地主的同意,赎金则以每年6%的年利率加以资本化后得出。 同时法令还规定:每个男劳动力前2年必须服40天的劳役,之后转化为代役租,直到所有的赎金交完为止。 二、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第一,关于农奴的人身解放。 第二,关于份地和农民因使用份地而须承担 的义务。 第三,关于赎地的手续和实质。 第四,关于改革后农民的管理组织。 法令规定:由村社负责农民份地的赎金和赋税的缴纳。赎金付清之后,农民必须得到村社的同意才能脱离村社。 二、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三、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第一,加速了俄国封建经济的解体,促进了资本 主义的迅速发展。 农业上:到80年代末,俄国粮食产量增加了三分之二。 工业上:到80年代末,俄国整个工业产量增加了6倍,铁路线增长了35倍。 三、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第一,加速了俄国封建经济的解体,促进了资本 主义的迅速发展。 第二,推动了俄国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政治变革。 在政治体制上,参照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建立了地方和城市自治机构; 在司法制度上,废除了原来的按照等级审判的制度; 在军事制度上,建立了西方式军事管理体系; 在教育制度上,鼓励社会和个人办学,扩大了办学的自主权。 三、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第一,加速了俄国封建经济的解体,促进了资本 主义的迅速发展。 第二,推动了俄国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政治变革 第三,促使一批平民知识分子走上了民主革命的 道路 他们反对农奴制度,也不满意资本主义制度,对工人阶级也采取了错误态度。他们认为:实现社会主义的主要力量不是工人阶级,而是农民。因而,农民是俄国革命的动力。 土地与自由社 土地平分派 民意党 主张把全部土地平分给农民 普列汉诺夫 热衷于个人恐怖活动 米哈伊洛夫 1881年3月13日,亚历山大二世被刺杀 日本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标志 俄国从封建社会走向资本主义社会的标志 1861年农奴制改革 一、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二、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三、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一、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政治上,俄国实行的是封建的沙皇专制制度。 经济上,俄国占统治地位的是封建的农奴制经济,以农业为主。 19世纪上半叶,俄国无论从疆域还是人口上来说,都是欧洲的第一大国。 一、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一)政治上,农奴制出现了危机 农奴制指的是15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上半叶,俄国在以劳役制为主要剥削形式的地主庄园经济基础上建立的经济、法律制度。 1497年,伊凡三世规定:只有晚秋的“尤里节”前后一个星期,农民才可以从一个主人转到另一个主人。 1581年,伊凡四世为了保证地主拥有劳动力,实行“禁年”,剥夺了农民在尤里节前后的出走权。 1607年,瓦西里四世颁布法典,将地主追捕逃亡农民的期限从5年延长到15年 1649年,沙皇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颁布《法律大全》 《法律大全》规定:农民连同妻子儿女及其财产都是属于领主所有;农民必须无条件地给地主服劳役或缴纳代役租;农民永远不能随意离开主人,如果逃亡,领主将有权无限期追捕。 《法律大全》的颁布,标志了农奴制在俄国的最后确立。 1497年,伊凡三世规定:只有晚秋的“尤里节”前后一个星期,农民才可以从一个主人转到另一个主人。 1581年,伊凡四世为了保证地主拥有劳动力,实行“禁年”,剥夺了农民在尤里节前后的出走权。 1607年,瓦西里四世颁布法典,将地主追捕逃亡农民的期限从5年延长到15年 1649年,沙皇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颁布《法律大全》 17世纪,农奴制进一步推广到顿河和东乌克兰地区 18世纪中期,叶卡捷琳娜二世将农奴制扩展到了新吞并的乌克兰、波兰等地方。 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引起了农奴们的反抗。19世纪头十年爆发的农民骚动为83次,接下来的十年为124次,到第六个十年,农民暴动增加到了591次。 一、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一)政治上,农奴制出现了危机 (二)经济上,工业艰难地发展 19世纪30年代,俄国工场手工业达到相当规模。大商人、包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