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表演概论》课程教学大纲.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戏曲表演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
章节 教学内容 课程时数分配 讲授学时 实验学时 第一章 世界古老戏剧形态 第一节 希腊悲剧和喜剧 1 第二节 印度梵剧 1 第三节 中国戏曲 2 第二章 中国戏曲的艺术特征 第一节 综合性 1 第二节 虚拟性 1 第三节 程式性 2 第三章 戏曲表演的艺术观念 第一节 戏曲表演的哲学渊源 2 第二节 戏曲表演的美学追求 2 第四章 戏曲表演的节奏性 第一节 关于节奏 2 第二节 戏曲表演节奏 2 第三节 节奏的处理与认识 2 第五章 戏曲表演的流派 第一节 流派的概念与含义 2 第二节 流派的创立与发展 2 第三节 流派的审美品格与创作实践 2 第六章 古典戏曲表演理论的发展 第一节 搬演理论概说 2 第二节 搬演理论的基础观念 2 第三节 程式化、技艺化的导演方法 2 第四节 “才”、“慧”、“致”:演员的素养 2 第五节 由“传神”而“进入道”:表演的理想境界 2 第七章 戏曲表演的角色体制 第一节 行当的含义及其建构原则 2 第二节 行当的旨归:由绘形到传神的升华 2 第三节 戏曲角色行当的产生和演变 2 第四节 四大行当:生、旦、净、丑的职能 2 第八章 戏曲角色创造的特征 第一节 审美特征 2 第二节 思维特征 2 第三节 体验特征 2 第四节 表现特征 2 第九章 戏曲角色创作的程序 第一节 剧本分析 2 第二节 形象的构思 2 第三节 形象的总谱 2 第十章 戏曲角色创作的方法 第一节 如何创造舞台行动 2 第二节 如何处理戏曲念白 2 第三节 如何处理唱腔 2 第四节 如何设计身段 2 第五节 如何处理戏曲打击乐 2 第六节 如何处理人物外部造型 2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说明
1.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实践、自主探索的能动性,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2.以教师讲授为主,结合多媒体教学形式,让学生充分了解各种表演形式及其之间的有机联系。
五、考核方式
为结合本课程的特点,本课程的考核分作两个阶段。其中前六章为第一阶段,后四章为第二阶段,都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
六、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徐沛:《中国戏曲表演史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年版
赵景勃:《戏曲角色创造教程》,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 年版
梁伯龙,李月:《戏剧表演基础》,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
胡芝风:《戏曲舞台艺术创作规律》,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版
张凯:《中国古典戏剧肢体语言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制定:黄梅戏教研室
执笔人:
审定人:
制定时间:2009年 月 日
1
显示全部